2006年8月4日,南方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副总编辑兼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王春芙在参加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时,接受搜狐专访。
主持人:我们首先从都市报的潜力开始谈起,今天上午我们也问过许多人报纸即将消亡的说法,不知道您怎么看?
王春芙:我对报纸即将消亡的说法持反对态度,我认为不要这么悲观。从都市报的发展历史来看,报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作为中国报业第三拨冲击力量较大的都市类报纸的兴起,展示了中国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都市类的报纸实际上才有十年的历程,从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1993年诞生,到现在13年,但是真正的都市报兴起是90年代中期,到现在刚好十年。这十年中都市类报纸对中国报业的发展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认为是第三拨的冲击波。
发展十年以后,现在全国的都市类报纸都纷纷转型,实际上5年、6年左右的转型,转型要转成一个新主流媒体,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也就是机关报、党报的传统类媒体,都市类报纸要做新的主流媒体,它的发行量、社会影响力、广告营业额、经济总量,确实在报业中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力量,新主流媒体完全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可能的。
我现在特别高兴得注意到,我们的主管部门也重视了对都市类报纸的扶持和利用这个平台,以前一直都是要交待很多任务,没有向都市类报纸交待,现在已经开始向都市类报纸交待一些任务。实际上办都市类报纸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省里机关报、党报出来的,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队伍。现在看到我们的主管部门也能够善于利用都市类报纸这个平台来宣传我们党的工作、宣传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实际上就是使我们党的工作真正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传达贯彻到群众中来,影响力比较大,贴近群众、贴近市场,用这个平台用对了。所以从这个情况看,不光是都市类的报纸,包括整个报业我认为还有发展的潜力、还有发展的空间。
主持人:你如何看待这两年报纸广告的增幅,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广告增幅偏小的这种情况,你认为这是一种短期的下跌,还是一种大家传闻的一种新媒体下的趋势?为什么?
王春芙:从去年以来平面媒体广告增幅不像新媒体那么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增幅下滑并不是说这个报纸就走向衰亡,而是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造成的。客观原因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我们应该重视,不能够否定。
第二个原因是,确实,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一些修正,整个房地产现在还没有达到国家调控的目的,房地产从去年以来下滑的比较厉害。特别是原来依赖房地产广告较大的都市类报纸,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下滑的幅度就很大。
第三个,报纸的同质化竞争确实也是我们作为报纸内部一个原因,是下滑的一个原因。但是这种下滑我认为不是永远会这样下去,只要坚持创新,特别是这次年会特别提到创新这个主题,包括报纸内容的创新,广告产品的创新,广告形式的创新,乃至营销手段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都会使我们的报纸广告能够进一步回升,这个我是充满希望的。
南方都市报恰恰从去来以来我们就注意到各方面的工作,去年我们的广告不但不下滑,而且去年还是增长了整整一个亿,今年上半年整个广告跟去年比较又增长了10%
,如果说这样下去肯定又是一个亿以上。所以关键是你怎么样去应对这种市场的变化,以我们的创新来应对市场的困境,这样还是可以走出一条希望之路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一点,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可能导致了广告份额的下降,另外今天上午采访一位老总他也在说,一方面他说到互联网,也提到同质化的竞争,说所有的都市报就是说办报的风格基本上相同,大家的目标读者基本上也相同,能掌握的资源基本上也相同,但是问题在于大家定位于最集中的一块又恰恰是被互联网吸引走的最多的那个人群。我就想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摆脱同质化?都市报除了目前我们定位的群体是一模一样的,很多都市报都是定位于中间阶层,我们南方都市报有没有采取一些举措避开这种同质化的竞争?
王春芙: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特别是南方都市报最近几年提出我们不但要做最好的新闻,我们还要给读者提供思想、提供观点、提供意见,出于这样的考虑南方都市报这两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来打造原论,办好视听。现在视听版,南方都市报每天互动两个视听版,南方都市报所有的版面都可以刊登广告,尤其是第二版的社论版不准刊登广告。社论版不刊登广告允许第三版看增广告,第三版广告最贵,所以这样带动了第三版广告的提升。所以视听版的创办和不断改变,提高视听的质量,实际上是提高了报纸的品质,提高了报纸的品位,争取了一大批高端的读者,就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这是我们在内容上所做的努力。
在广告经营上,南方都市报除了原来的一整套广告经营以外,现在我们也预示着在网络、媒体、手机报纸这方面做一些努力。现在我们的手机报纸固定用户已经超过了十万份,每年收8块钱,除了给移动4块钱以外,剩下6块我们还要跟另外一个运营商分。因为我们办这个,我报纸的内容有了,只要把内容输出了以后剩下6块钱,我是6成,还有3.6块,一年能拿到很两三百万,这对我们的营销模式又有一个改变,新闻是一样的,这是第二次营销,也是一个新的广告营销。
主持人:谈到另外一个,今天我刚刚去那边听大会许多报社老总发言在谈走出去、区域化,我觉得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应该是做的比较早,也是比较成功的。
王春芙:我们也就较早的预测了这一点,包括到北京和光明日报合办新京报,走出去第一次办报的尝试,今年是第三年,昨天新京报的同志跟我谈工作的时候,也表示有利润是可以做得到的,尽管现在还有一些困难,我们想办法两个报业集团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所以很有希望。
除了跨地域办报以外,应该说这不叫跨地域,整个广东就是我的底盘,广东省的任何地方我都有权进,问题是我把报纸做的更贴近每个城市,现在我搞的2+5战略,2+5就是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再加上珠江三角洲、佛山、东莞等五个中心城市。
主持人:都盈利吗?
王春芙:整个报纸盈利,但是当地算也是不盈利的。现在南方都市报的核心版本,ABC1叠这三是全部盈利的,但是A2叠就不一样了,A2叠就非常的贴近当地、贴近本地读者的版面。正是这样报纸有核心版本,又有本地版本,这样报纸就变成了每个地方都能够贴近每个地方的读者,适合每个地方的市场,运作的应该说还是达到我们的要求。
主持人:下面说到互联网的问题,因为我们搜狐跟南方都市报有着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同时南方都市报也有自己的网站,我就很想知道,你怎么看待报纸与互联网、包括像我们这样的商业网站,之间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
王春芙:应该说报纸和网站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关系,当报纸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影响力还不够大的时候,由于网站的转载、网站的推广使报纸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社会影响,所以网站对报纸的扶持,对报纸扩大影响的帮助,我们是心中有数的。
但是社会上又有一种说法,到底是谁养活了谁、谁帮了谁,好象网站自己没有采访的权利,都是靠报纸的新闻提供,把网站做大,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不存在着谁养活谁、谁帮助谁,实际上是相辅相成、携手前进,应该是这样的关系。
现在南方都市报也在试办网站,但是南方都市报要办网站这种办法跟搜狐不一样,我们不搞全国的大型网站,我们搞区域性的,就是深圳、广州,以后有能力的话再到广州、上海,但是现在在广告搞区域性的,这跟搜狐是不一样的。我还是希望以后我们传统媒体的报纸和我们的媒体网站能够互相扶持,共同发展,取得双赢。至于网站和报纸之间的这种人才互动、人才交流,我认为现在都是留出的,报纸到网站的多。(笑)
主持人: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王春芙:应该说也是一种正常的人才流动,包括南方都市报、包括新京报,确实有一些业务骨干到了搜狐和其他的网站,这个我们都感到不必大惊小怪,都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就好象一个行业里面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不必引起特别紧张的情况,而且人才也要不断的培养,流动是好事。每年都从高校中要几十个应届毕业生,我们去年开始在全国的8所有新闻院系的高校中设立了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北大、人大、复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还有广州的中山大学、济南大学,每个学校5万块钱,8所学校40万,我们准备的连续办下去,设立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奖励每个学校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我现在不要求你毕业后到我这里工作,但是你愿意到我这里工作的这些得奖的学生我也欢迎。实际上一个是在营销品牌,另外也是在实际上做一些人才的搜索工作、人才的积累工作,我们是有意识的在做。不断的培养人才,不断的流动是正常的。
主持人:关于人才为什么刚才提到呢?当然互相流动是一种比较婉转的说法,以前在没有新媒体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是从A报社跳到B表社又跳到C报社,现在有人开始质疑我们都市报已经行使多年的薪酬体系,有人开始强烈的在质疑报社内部的打分制,就是每个月完成工作量,计件工资制,许多已经离开这个行业的记者,包括加入新媒体的记者,经常会觉得这样对他们其实是不是足够的尊重。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觉得自己的资力像其他行业资力是可以增长的,而在这个行业可能他做十年的记者跟刚毕业的记者待遇是一样的,您怎么看?
王春芙:你提的问题确实在一些报纸中存在,包括南方都市报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也预示到了这个问题对留住人才、报社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年做了改革,南方都市报从今年开始搞层级管理制,就是确立报社的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部门的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部门的资深记者、资深编辑,因为报社不是行政单位,不可能设那么多官,都是干活的,但是大家如果都要挤到当官的独木桥上,没有那么多官,但是确实有很多资深记者、来到报社时间很长的记者,如果都拿工分跟进来的没有什么区别,体现不了他的价值,所以我们意识到今年搞分层级管理,你达到了资深记者、资深编辑,部门的首席,甚至是报社的首席,自己岗位层级的起点工资就比别人高了。报社的首席记者他的工资比部主任还要高,就可以拿到编委这一级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编委、没有那么多的部际,你搞的好可以当首席。这样的薪酬体系、这样的管理体系可以留住人才,对报社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现象,现在有一些传统的媒体人去网络之后不久又回到了传统媒体,我想是不是可能表明了两种媒体对人才要求的不同呢?
王春芙:有这种情况,但是不多。
主持人:就是还是相互流动的,您这种流动给传统媒体和网络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春芙:这里面说从报纸到网络以后工作又回到了报纸,这种情况也许说明了两种媒体工作在操作的时候有不同的地方、有不适应的地方,据我所知现在在网络媒体采访的权利是有限的,他更多的是编辑,他们在采访方面特别有特长的记者,到网络发挥不了采访的才能他也感到比较郁闷,可能有这种不太适应的地方要回去。
这种人才的互相流动我想不管是对报纸、还是对网络,还是一种促进,报纸能够发展,网络也能够发展。
话题又回到刚才我们一开始提的问题,是不是报纸要衰亡,要转到网络。一方面,我觉得报纸还有它的潜力,但是同时确实也要未雨绸缪,现在报纸办网络,做一些尝试,我甚至提出一个观点,以后弄得好我们一这些都是并行的,新闻内容的提供上,我们记者、编辑能够是并行的,以后你提供的内容可以到网络,只是一种介质、一种载体而已,我们的记者就是内容提供。
主持人:提供文字、提供图片、提供影像。
王春芙:以后到底是网络来用、报纸来用,我相信以后肯定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的,我们还是把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新闻做好,这才是我们的正经事。
主持人:我想知道作为母报对奥一网的支持,因为作为搜狐我们也感谢跟南方都市报非常非常友好的互联关系,我想知道南方都市报这个报纸对与搜狐这样的网站跟奥一网之间的支持有什么样的?
王春芙:肯定是对奥一网的支持更要多一点,现在奥一网和南方都市报要做到报网互动,南方都市报编的版面、南方都市报编内容第一时间奥一网可以使用,要尽量通过南方都市报的新闻资源扶持奥一网尽快成长。
主持人: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感觉好象同时给奥一网的稿子我们也有,如何加强奥一网这方面?
王春芙:在时间上现在是不是同时到我不清楚。
主持人:我介绍一些我的经验,我看到的稿子是发送到奥一网、发送到搜狐。
王春芙:但是奥一网和南方都市报的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有很多活动,互相联动的,包括前段时间我们在深圳搞了清明时节,在深圳引起了对公安烈士的公祭,那就是报网联动,在深圳地区影响很大。原来我们仅仅想通过清明节的回顾,对20多年以来在公安战线牺牲的干警特别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市公安部门来配合,最后导致了全面公祭活动。这就说明报网互动报纸没法达到的网站可以达到。
主持人:奥一网有没有想过比如做采访啊?
王春芙:现在还没有采访。
主持人:举个例子,比如昨天我在看奥一网,因为台风嘛,我当时去奥一网就是想看,因为我觉得是广州的网站,我希望不要看到和搜狐一样的新闻,因为你在新闻事发地,因为你背后还依靠着一个如此强大的南方都市报,但是我个人感觉到挺失望的,我看到的稿子都是和搜狐是一样的,可能他也是有新华社的稿子、有通讯社的稿子。
王春芙:奥一网现在还没有独立采访权,因为我们现在南方都市报对奥一网还不是控股,还不能叫做新闻网站,所以我们控股以后才能够叫做新闻网站,就是等我们控股了以后才能够拥有采访个权,现在一切稿子还是有版权问题,这个工作我们正在做。
主持人:我们真的希望有这样一个很厉害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南方都市报这样一个如此庞大的作为这么一个强大的后盾,我们也希望诞生一个非常完全新兴的新闻网站,虽然可能最后页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
王春芙:我们争取控股的以后对奥一网会有一个大的动作,现在还没有控股,这个工作正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