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背景
中华爱心园是富有民族精神和历史感、形式独特、内涵深刻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经中央有关部门同意建设,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名称并批准立项。
1.2 区位
中华爱心园选址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占地48亩(约合31968.6平方米),北京市区至八达岭长城景区的高速公路环绕,毗邻1700个泊位的大型停车场、磁悬浮列车总站(建设中)、野生动物园、生态休闲度假村、直升机停机坪和综合服务区,是每年约1000万长城观光者的流连之地。
1.3 价值取向
中华爱心园以“让长城为爱心作证,让爱心与长城永存”为主题,展示和评价中华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及国际机构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善行义举,并通过开展各种国内、国际交流活动,弘扬爱国爱民和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讴歌“崇尚公平、热爱和平”的美好理想,促进社会公益和爱心文明事业发展。
2 规划与设计
2.1 任务
规划设计任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关肇业教授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教授领衔,发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参与,调动清华大学所属规划设计院所力量共同完成。
2.2 整体规划
中华爱心园整体规划依山就势,设计基调质朴清新。园内建筑物总面积3762平方米。其中山顶伟人塑像平台684平方米,博物馆(光机电一体化展示场所)1644平方米,多功能厅(200座报告厅、会议室、小型餐饮休闲屋)1134平方米,门卫房及办公室300平方米。园林植物品种优质、丰富。园林中布设雕塑、亭台、碑墙等纪念性景观。
2.3设计原则
2.3.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结合地形,在解决展示游览功能的基础上,以“空”营造环境,即使整个景区收放自如,同时提供继续发展的灵活性和可能性,使中华爱心园可随着公益事业的逐步扩大深化而不断获得充实与完善。
2.3.2 生态的原则
灌木、花卉与草地将成为中华爱心园最重要的元素,由此形成一个融于环境的生态场所。这一理念的形成首先来自于周边八达岭景区的自然景观性质,其次也是项目深刻内涵的表达与延伸,寓意着“慈善”的积极意义与“爱心无限”的生机勃勃的未来。
2.3.3 谦逊的原则
周边八达岭景区的重要性与历史性赋予了项目内涵以复杂性,作为如此特殊的景区的一部分,中华爱心园应以一种更为谦逊的姿态出现,尊重历史,尊重长城,成为一个绿色的前景融入整个环境。没有商业化的夸张做作,中华爱心园简洁流畅的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更好地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2.3.4 独特的原则
中华爱心园作为公益事业的成就展示窗口、评价载体和活动场所,具有其特殊地位。博物馆、山顶伟人塑像、多功能厅以及与山势良好结合的展览空间,经过精心设计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建筑与景观,突出了中华爱心园的独特地位与唯一性。
2.4 功能分区与组织流线
中华爱心园中设计三个主要建筑区:博物馆、山顶伟人塑像平台和多功能厅。参观流线从北侧入口开始,经由入口叠水、纪念甬道至博物馆前纪念庭院,然后拾级而上,通过弧形纪念墙等景观节点,至山顶平台,再经纪念钟亭回到入口,形成内容丰富、收放有致的闭合的参观流线。多功能厅在中华爱心园主入口北侧,有独立的入口和人流路线。博物馆主要用于纪念展出,坐落于地段东南侧,和馆前的庭院一起,成为参观流线中的高潮部分。山顶平台是山下博物馆的补充,融展示、观景、休息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平台景区成为邓小平同志塑像的托衬区。
2.5 特色景观设计
2.5.1 纪念墙
山上几片成角度的纪念墙将嘈杂的停车场隔绝在外,塑造内向的宁静、庄重的空间气氛,使参观者完成由动到静的心理转换,并形成入口型广场和纪念甬道。纪念甬道旁的三片纪念墙上,以文字和浮雕的形式记录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大事记的形式使参观者在通过甬道、进入博物馆前对公益事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历史大事的镌刻结合甬道铺地的变化和甬道中灯饰小品的设计,形成序列感,空间的延伸象征着历史的延伸。山上南面面向高速公路的巨型纪念弧墙外侧镌刻中华爱心园的园名,给快速交通道路上通过的人们以视觉上的深刻印象。同时,其内侧镌刻全世界国家元首长城题词和纪念浮雕,是参观者上山后的亮景。山上巨型弧墙至山顶平台上山路中的几段纪念墙,连绵不断地延伸,达到对爱心人士的动态纪念效果。
2.5.2 滴水崖壁
纪念甬道旁的崖壁,设计为滴水与浮雕相结合,滴水从入口叠水开始,连绵不断,涓涓细流汇集到博物馆前庭院,寓意社会公益事业由众多不知名的微弱的捐赠汇集起来,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并追求山水相宜的“颐和美地”的吉祥的环境效果。
2.5.3 艺术雕塑
纪念甬道旁和滴水结合在一起的浮雕,其内容以反映社会公益发展历史为主,和纪念道甬另一侧的纪念墙一起,图文结合,诉说中华民族公益史;山上巨型纪念弧墙内侧浮雕内容以反映各界善良人士的感人事迹为主。在博物馆前庭院中设置雕塑,成为纪念甬道终点的对景。雕塑以抽象的、现代的形式反映社会公益事业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和希望。山顶平台区域的邓小平同志塑像,展示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和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慈善家和我国新时期社会公益事业缔造者的巨人风采。
2.6 基本功能
2.6.1 展示窗口
以“爱心”为主旋律,在中华慈善与社会公益范畴内,透过园内硬件对如下三方面内容加以展示:一是慈善活动、公益事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呈现的全新面貌,以及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行为理念和社会贡献的宏观展示;二是相关大型活动、品牌项目的业绩展示;三是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善行义举的个案展示。中华爱心园将充分发挥大中华区和我国的慈善与公益事业,以及爱心奉献事迹的最具代表性的展示窗口功能。
2.6.2 评价载体
何物、何事、何人才有入园资格,既入园标准、入园形态、入园办法,需要软件支持。该软件就是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入园者同时可获某种称号、礼遇、形象,而中华爱心园正是这种评价的载体。也可以讲,入园本身就是一种评价。中华爱心园应当成为大中华区和我国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爱心奉献的最具权威的评价载体。
2.6.3 活动基地
除自然游客之外,中华爱心园还是广大青少年的社会活动场所,少年儿童组织、青年组织以及其它社会组织可以此作为激励青少年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各慈善组织、公益机构更可以充分利用园内多功能厅、多媒体报告厅等硬件设施,举行项目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研究讨论会、联谊交流活动等。中华爱心园是大中华区和我国的慈善与公益活动、爱心文明教育活动的最相适宜的场所基地。
3 项目实体——中华爱心基金会
中华爱心基金会以法律主体身份,负责项目专门基金的筹集与管理,承担项目工程建设和项目软件开发、维护、发展的任务。同时,开展公益评估、展示、咨询、服务等与中华爱心园项目相关其他业务。上述任务可根据需要通过开办项目公司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来完成。
4 概算与筹资
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政府无偿提供建设用地48亩(约合31968.6平方米);清华大学义务承担了项目建设规划与工程设计任务;北京军区援助项目用地的三通一平工程。项目前期投入近千万元。
中华爱心基金会计划筹资1.2亿元,分阶段完成全部工程。
5 实施办法
5.1 道路先通,绿化先行
5.2 分段开发,量力而行
5.3 软体开发,从容进行
在项目硬件开发过程中应着手对项目软体的研究、评估、筛选等工作,包括中华爱心园的展示内容与形式,各慈善组织、公益机构及各界爱心人士入园规划与办法等。由于硬件开发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软件开发工作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
6 可行性
6.1 长城概念与大中华价值观和谐统一
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爱心园座落在长城脚下,依傍八达岭长城站,并在价值定位、规划设计和使用功能上融入长城概念,与大中华区广大华人的价值观和谐统一,可以更有力地激发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得到他们响应和向往,使项目运作具有较大的动力与空间。
6.4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
中华爱心园的可利用性,体现在“请进来”与“走出去”两个方面。“请进来”就是吸引更多人进来参观游览、举办活动,这要靠其中亮点景观的魅力。邓小平同志的塑像、参观长城的数百位国家元首签名碑、希望工程纪念钟、善行义举芳名墙、慈善家肖像走廊、以各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命题的爱心艺术雕塑等,将构成一个个珍奇的亮点。园内所有景观均由第一流的艺术家设计制作。“走出去”就是利用多种手段把中华爱心园的内涵推介出去,辐射大中华,而且要深入人心。建设虚拟中华爱心园的专门网站、定期发行大型收藏纪念册、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建立公益项目评估与公益业绩发布体系、实施公益活动权威性礼遇回报计划等,都是“走出去”的具体措施。“走出去”是中华爱心园利用点的半壁江山。“请进来”与“走出去”实际上是建造两个中华爱心园:一个是实实在在、漂漂亮亮,坐落在长城脚下的;一个是倍受景仰、具有权威价值,虚拟在公众心中的。
7 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工程量和其它特定因素估算,中华爱心园一年的收入足以回报投资和用于维护,从中华爱心基金会不断增长的专项基金以及公益性景观标志招标、公益产品赞助、延伸服务费用提取、园边沿路公益广告赞助、公益纪念品开发经营、长城游览套票收入等途径得到。
有关专家判断,中华爱心园的地缘优势和所具备的特色、品位、功能等条件,决定着它还蕴藏着更大的持续开发价值与发展潜力。
8 后语
爱心是文明的内核、善行的基础,爱心文化可以超越国度、种族、信仰、阶层,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以德之国”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中华爱心,激励海内外各界华人和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爱祖国,爱人民,为中华文明做贡献”,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华爱心园的功能定位和社会价值正在于此。
万里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和传统精神。今天,与它相伴而生的中华爱心园告诉世界:未来不再是狼烟峰火,不再是封闭隔绝。为了创造一个充满理性、宽容与和平的明天,需要激励更多人奉献更多爱心,它将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展翅腾飞。正如《爱的奉献》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