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波)火热的夏天,却让全国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们感到了一丝寒意。昨日,记者从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获悉,进入夏季以来,全国乘用车销量出现回落,其中7月份的销售总量为28.57万辆,比今年最高的4月份减少了近10万辆。
如同三四月的井喷出人意外一样,盛夏车市的寒流,也让人感到措手不及。从数据统计来看,这次下滑从5月份就已经开始,5月份和6月份的全国乘用车销量都在下降,不过依然维持在31万-33万辆左右,而7月份的下滑更加明显,直接降到28.57万辆,与去年车市低谷时的同期水平基本相当。
车市为何如同“过山车”?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秘书长饶达认为,目前车市价格不稳,让不少购车者又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这是车市销售下滑的一大原因。他认为由于连续3个月市场滑坡,经销商为完成厂家计划,以便年底提取完成任务的奖励,采取了竞相让利的措施,这使得整个市场上7月份的实际成交价比6月份又有所下降,购车者感觉到价格还没有稳定下来,因此,持币待购心理开始出现。同时,记者在采访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今年主力新车型的上市集中在四五月份,而往往老款车型的降价会滞后一段时间,这使得六七月间不少老车型纷纷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来打开销路。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虽然10万元—15万元的主流产品并没有公开降价,但经销商都可以给予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优惠。对于这如同“鸡肋”的优惠措施,购车者自然想再等一等,期待更大幅度的降价。一些经销商也表示,在新车集中上市之后,车市缺乏新亮点,也让购车者的兴趣有所减弱。
饶达认为,从以往来看,七八月份是市场淡季,新的销售高潮预计要9月份才会来临,“十一”黄金周之前有望形成新的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国车市普遍出现下滑,但上海车市销量的下降并不明显,7月份,上海本地国产轿车的上牌达到1.1万辆以上,比6月份有所上升。本月19日,上海今年第8次私车牌照拍卖将进行,投放量达到今年的新高———620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