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冲突实际上是一场以色列政治家与真主党政治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只是这个博弈的体现形式是战争。
黎以战争背后的政治轮盘赌
宋晓军
以军距利塔尼河很远
7月31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特拉维夫发表讲话称,以色列将继续与黎巴嫩真主党战斗,在未来几天内不会停火。
7月25日,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进入黎巴嫩,当时以军地面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先从以黎边境中部突破,直捣真主党南方指挥部宾特朱拜勒,另一路稍后从以黎东部边境海图拉至西亚姆方向北上,准备分别占领高速公路枢纽迈尔季欧云和临近叙利亚的重镇哈斯贝亚。
但是以军出师不利,不仅中线进攻部队在宾特朱拜勒遭到真主党武装伏击损失惨重,而且在东线火力准备阶段将联合国中东停火监督委员会4名军事观察员屠杀。
由于这些军事观察员在东线以军地面部队的必经之路上要记录以军进入黎巴嫩的时间、人数等要素交给联合国备案,因此以军对这4名观察员屠杀的动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
随后,以空军30日对连接港口城市提尔至哈达塞公路中间点的加纳村轰炸所造成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最终迫使以军重新调整地面进攻的策略。
7月31日重整旗鼓的以军地面部队以6个旅、近1万人的兵力开始对黎巴嫩南部发起进攻。
根据以色列媒体透露,这次进攻以军地面部队将兵分三路。其中西路部队进入黎巴嫩后,在清理和占领了亚林和阿勒马沙扑后,向西进入东地中海沿岸高速公路上的纳古拉镇;中路部队主要是控制宾特朱拜勒以南的亚龙和鲁迈什两村。
东路部队分为两部,A部主要是清理和占领紧邻以色列北部边境的黎巴嫩城镇梅图拉,以及梅图拉以北的两个村庄和以西的泰伊拜村,以切断通往利塔河南部惟一的高速公路;B部则转向东上到谢赫山的西部斜坡,控制利塔尼河以东的舍巴和戈兰高地以北的拉谢亚等地,封锁黎巴嫩南部以阻止来自东部的外援。
从地图上看,以军的这一地面军事行动要达成的目的是在沿以黎边境在黎境内建立一条宽3~5公里的安全地带,在此可利用射程为24公里的M109火炮在空中力量的配合下,压制、打击整个利塔尼河南部区域的真主党的火箭发射地点。
上述的以军军事行动,显然是在面临巨大政治压力的状况下制定的。正如以色列一位军事专家7月31日指出的那样,以军地面部队仍然距利塔尼河很远。
以军距利塔尼河很“近”
8月3日下午,正当以军地面部队在黎境内20多个村庄艰难地展开“受政治压力制约”的行动时,真主党武装的火箭命中了以北部城市海法及附近地区,造成8名以色列平民死亡。
尽管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以色列几天来对黎巴嫩空袭炸死的黎平民数字,但在几个小时后,以国防部长佩雷茨仍提出了地面部队进至利塔尼河一线的方案,如果方案得到内阁批准,以军将距离利塔尼河很“近”。
据以色列媒体透露,这个“近”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这就是美国国务卿赖斯在7月31日离开之前与以国防部长佩雷茨达成默契,允许以军最多再进行14天的军事行动。因此,以色列军方专家认为,以目前以军投放的地面部队,在有限时间内控制利塔尼河区域仍有一些困难。
比如,真主党一旦停止了火箭袭击,将会使以方猜不透它下一步的动作。而以军不得不违背意愿服从政府几个决策者的决定,发布一些数字以显示战争获胜,如发布消息称真主党2/3的火箭已被摧毁,但事实是战争进行3个星期后,以空军情报人员根本无法确定真主党还有多少火箭、发射装置以及操作者,他们都藏在哪里。
再比如,在经受了重大损失后,真主党是否仍拥有足够的力量发起针对以军的反攻?他们是否将通过避免正面进攻来减少伤亡,而更多采取从侧翼和后方骚扰以色列前进部队的方式?
当很多人对以军的认识还停留在1982年国防部长沙龙在两个多月内创造的奇迹——将为数约25000人、拥有130毫米火炮和400多座弹药库的巴勒斯坦游击队逐出了黎巴嫩之时,以军方专家却更为关注2002年4月14日在约旦河西岸杰宁发生的战斗。在这次以军地面部队唯一一次较长时间与游击队的作战中,虽然以军占领所有游击队据点,但伤亡还是偏大。
由此他们担心,以有限的地面部队要想分三路攻到利塔尼河并把该河南岸区域分割为三块,将会遇到以下困难:西路部队在进入港口城市提尔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时,可能会面临着在人口密集区与真主党武装作战的困难;中路部队可能会在提卜宁镇和杰比尔阿米尔山区遇到麻烦;而东路部队也会面临在丘陵地带的艰难作战。
很显然,以军事专家的担心是在逼迫以内阁尽快批准增派地面部队抵达利塔尼河的作战计划。
政治家的战争博弈
在冲突进入第三周后,以色列一家媒体组织了一批军事专家评点以军事行动的不足。其中第一条就是奥尔默特和佩雷茨缺乏作战经验。应该说,与目前生命尚在垂危中的沙龙相比,他们确实更像是两位政治家——而在另一方,真主党的领导人纳斯鲁拉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政治家。
从这个意义上看,从7月12日开始的以黎冲突实际上是一场以色列政治家与真主党政治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只是这个博弈的体现形式是战争。换句话说,就是双方都在试图将战场上的优势转化为政治上的筹码。
一般认为,以色列凭借军事技术、人员素质优势和美国的政治支持,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并非难事。但从冲突进行3周的情况看,以色列不仅低估了真主党的作战能力和战争准备,而且低估了战争进行过程中的政治和道义风险,以领导人要想平衡这种低估所付出的政治代价进而赢得更多的政治筹码,似乎只有进一步在战场上加大地面部队的投入了。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作为政治家的纳斯鲁拉也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是有条件停火的政治牌,另一张是向以境内发射射程更远的战役火箭的军事牌。
纳斯鲁拉的这一举动无疑把以色列政治家逼向了一个轮盘赌的赌局。也就是说,如果以色列不接受真主党的停火条件,并下决心实现重创真主党、摧毁真主党武装大部分火箭发射装置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大地面部队的投入,同时也要冒更大的政治、道义和人员伤亡风险。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军方情报分析人士在8月5日传出安理会就以黎停火决议草案达成协议后指出,经过3周的空中和地面打击,利塔河以南遭到重创的真主党武装已经重新编组集中在了提尔、宾特朱拜勒、梅图拉附近的5个地点,最近几天的火箭发射都来自这5个地点。而此时如果以色列领导人下决心加大地面部队投入打击和清理这5个地点,完全可以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面对国际社会要求停火和国内军方主战的压力,以色列领导人会不会把这场政治轮盘赌玩下去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战争背后的政治游戏还会继续下去。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