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的顺势应变
黎以战火初歇,以色列国内辩论即起。最新的民意表明,有人不赞成停火,有人认为以色列取得了胜利,还有人则认为是真主党取得了胜利。不赞成停火和认为真主党获胜的理由是:以方提出的停火前提,如无条件归还两名被绑架士兵、彻底打垮真主党、摧毁其武库并解除其武装等主要目标均未达到。 面对国内舆论的质疑和批评,以总理奥尔默特不得不表示,他本人对“战争失误”承担全部责任。
战争的结局未能让以色列如愿以偿,但它还是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其原因何在?
首先是以色列的政治盘算出了错。真主党在黎上有政府席位,下有民众基础,特别是在黎南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它的武装不是一次军事行动就能铲除得了的。以色列的入侵反而使真主党在黎巴嫩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声望日隆。
其次,以色列的军事战略出了错。以军方在一开始就错误地认为,凭借空中优势,通过“外科手术式”轰炸就能迫使真主党望风北逃。当它意识到不得不出动地面部队时,为时已晚。
第三,随着黎平民百姓伤亡大增,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国际社会要求立即停火的呼声席卷全球,美以双方拖延战事已为千夫所指,陷入空前孤立。
第四,面对国际责难,以色列的后台老板美国的支持态度开始动摇。当奥尔默特表示要扩大战争规模时,白宫当即表示不希望看到战事升级。这给奥尔默特形成了一定压力。布什政府也终于意识到,以色列已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战略的推行,因此它不得不示意以色列适时而止。
当然,以色列在安理会决议中也并非一无所得。在美国的坚持下,这份决议总的来说还是对以方安全给予了特别关照,因为决议重申了要“解散黎所有民兵组织的武装”,这就让以政府对国内民众可以有个交待;决议虽未满足以方另外部署一支强有力多国部队的要求,但现有维和部队得到极大扩充,并将拥有更大的授权与更强的装备,而且这支部队的任务不仅是要协助黎政府军进入黎南地区,同时也要负起对真主党实行“武器禁运”的使命。还有,以军经过一个月强打硬攻,才占领黎南不足10公里宽的地带,但安理会决议却决定将黎利塔尼河以南宽达30公里的地域划为缓冲区,这表明以方取得了它在战场上没能得到的东西。
实际上,历史的教训也让以色列有了醒悟。无论是过去以军对黎南部的长期占领,还是眼下美军对伊拉克的占领,都让以色列认识到“开战易、善后难”的道理。因此,与其陷入久战泥潭,不如顺势应变。如此看来,以色列接受停火仍不失为明智之举。(李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