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灾降临的这一天--浙江苍南县一名下派农村指导员的“抗台风日记”
新华网杭州8月19日电(记者谢云挺、朱立毅)杨国伟是浙江苍南县农业局机关下派藻溪镇魁桥村的一名农村指导员。他把自己在“桑美”台风中的亲身经历写进了日记。 透过其日记,记者看到了当地党员干部在抗击这次超强台风中的精神风貌,看到了党员干部对群众生命安危的呵护,看到了干群之间的互爱和亲情。
日记如下:
8月10日清晨,我和驻村干部戴安平、村委会主任章华艳一起开始劝群众转移。前几次台风,由于对村里影响不是很大,群众对转移有抵触情绪,这次对“桑美”也不以为然。100多人的转移,一直到下午3点半,还没有完成任务。苦口婆心地劝,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把群众转移到南山边一个毡板厂内后,我不放心,又一遍一遍地检查厂房的安全情况,觉得这里的条件还可以。可是在台风来袭时,看似牢固的毡板厂屋顶,却经不住肆虐的狂风瞬即被揭。风雨如注灌入,屋内的孩子和妇女顿时惊慌失措,叫喊声和风雨声连成了一片。
怎么办?!如果不立即进行二次转移,厂房可能会有坍塌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立即转移,冒着这样的风雨,100多名村民能否听从指挥调度呢?我们三人商量后,果断喊出了“二次转移”,地点就定在150多米外南山边的村民章志世、章华财单层混凝土的家中。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镇定,村民们非常听话,个个服从指挥。男同志在指挥下走在前面和最后,女同志、老人和小孩子走在当中,100多人手拉手开始行进。
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时,风夹着雨像鞭子抽在身上,双眼无法睁开,呼吸都困难。顺着墙脚,我们猫着腰慢慢地走着。走几步,我就停下来,回头看看后面的村民,喊着“拉牢手,不能松!”在风雨交加中,我看见小孩的脸和身子被尼龙布包裹着,小手被大人紧紧拉着。100多人的队伍,在风雨中互相扶持。这场景让我油然生起一股敬意,脑海中瞬时浮现出很多电影中感人的画面,此时,我感觉到鼻子发酸,热血涌心。
天已渐黑,风雨仍在逞狂,洪水慢慢地漫了上来。这段路,平时只用一小会儿就能到,可这次我们足足走了20多分钟。100多人挤在约40平方米的地方,显得很拥挤。电早就停了,没有干粮,没有水,电话也打不通。我们不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不知道风雨什么时候会结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戴安平觉得,应该到镇里去,了解一下情况,也要汇报一下这边的情况。如果这个点再次出现不安全,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再次进行转移了,我们需要镇里的支援。说着,我们三个人手挽着手,并肩走出屋子。但是在狂风和暴雨前,我们由直着腰变成猫着腰,由猫着腰变成匍匐前行。我们三人拼命地往前移,用尽吃奶的力气,但根本走不了多远。章华艳说,还是回去,把手电筒拿过来用吧(原来觉得多一把手电筒放在村民处总好些,就没有带手电筒出来)。我们回过身,走回转移点。
刚刚到转移点,就又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在顶下沈自然村那边堤坝塌了。洪水冲过堤坝,势猛如虎,顶下沈有80多个群众被困住了。我不会游泳,但我很想到顶下沈,那边的群众一定很着急。戴安平和章华艳也是这样的想法,没有雨具,也没有支撑的工具,我们三人决定还是要去。这时,村民一下围了过来,无论如何不让我们走。一位大伯高声喊:“水这么急,只要出去,命就会没有!我们不能看着你们干部冒这个险!”“要去我们去!”一个壮小伙应声喊道。
我想,不能让村民冒这个险,可那边80多人被困,只有村支书章华团一人在指挥。如果有人去,那里的群众一定会安心很多。我们三个“指挥官”决定,还是自己先试一下。如果实在走不过去,我们也不冒险。水已经漫到大腿了,我们三人走出几步,就被水冲得退了回来,再出去,可还是被冲回来。这时,村主任一个没站稳,身子就浮了起来,手电筒掉落在水中。章华艳大声说:“国伟,你不要再走了,反正不会游泳。”说完,他脱掉衣服准备游泳过去,我和戴安平拼命拉住他:“这样太冒险了!”村主任眼泪都要急出来了:“80多人啊,出不来。我去,救一个是一个!”我说,你这样过去,我们很担心的。虽然手机信号不好,但我们大家一起打,看看那边情况怎么样。不知打了多少次,终于打通了村支书的电话,他报了平安,说80多人都已经安全转移到魁桥小学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村支书章华团指挥着男同志照顾老年人和女同志转移,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来回数次,把20多个小孩子背到了魁桥小学。
得知平安后,我也打电话回家,报了平安。在通话中,我知道台风已经登陆,地点是附近的苍南马站沿海,时间是17点20分左右。风势渐渐小了,天空时而闪电,我们三人蹚着水,摇摇晃晃地走到了南山边的空旷地。湿衣服粘在身上,我就这样傻傻地坐着,直到东方泛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