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梁志宏
记者调查湖北武汉市场的掺假蜂蜜,线索来自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蜂蜜怎么比糖贱》,说的是在武汉市的商场超市里,今年出现了蜂蜜比白糖还便宜的反常现象。但为何出现这种反常现象,这篇报道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
商场超市打折促销的事本不足为怪,但有这样的好事,商家往往要找出一个适当的理由和好的借口,比如说店庆几周年、“五一”黄金周、中秋佳节等等,但这篇报道见报的时间是今年的4月初,在这个时候打折似乎没有什么恰当的理由,而且打折促销的并非一家超市,即使是店庆也不可能大家都凑到了一块。再说按照国际惯例,蜂蜜的价格一般是白糖价格的四到五倍,按照这些超市现在的“特价”销售纯蜂蜜,商家和蜂蜜厂肯定要亏本。但这些商家都是当地最大的商业连锁集团,蜂蜜厂也是本地产量最大的,如果是亏本的买卖他们会做吗?记者感觉到,武汉市场的这些“特价”蜂蜜里,肯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记者随即在这些超市里购买了13种蜂蜜产品,送到武汉的一家检验机构做检测。为了不打草惊蛇,记者还把这些产品的标签都撕掉,给它们编上号码。三天后,检测结果出来了,结果有5种产品的理化指标没有达标;在判定它们的真实性检测中,有11种产品呈阳性,这就是说,这11种蜂蜜里添加了淀粉糖等国家明令禁止的物质。于是记者决定对湖北大华蜂业有限公司、武汉绿花蜂业有限公司、武汉野峰王蜂产品有限公司、武汉祥云蜂产品有限公司、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问题最严重的企业进行调查。
记者乔装进入这些企业,每一家的老板都不让外人进入生产车间。一打听才知道,早在3年以前,当地曾经有记者进入一家叫武汉康泰纯天然蜂蜜制品有限公司的蜂蜜企业,对这家企业恶劣的生产环境进行了曝光,这家企业就此消失。这一次曝光让当地所有蜂蜜企业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让陌生人进出生产车间。
有句古话叫“无巧不成书”,当年被媒体曝光的“武汉康泰纯天然蜂蜜制品有限公司”,现在已改名叫“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记者想进入这家企业拍摄他们往蜂蜜里掺假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记者在这家企业的附近蹲守了一个多月,瞅准老板不在厂里的机会,先后进了三次车间。这家企业的技术员告诉记者,他们厂里糖浆的用量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用百把吨,百把吨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他们老板说的糖浆和原蜜各掺一半的比例,他们一个月能加工20万瓶1千克装的假蜂蜜!记者当时听到这个数字感觉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也许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或者采访之前没有想到这些蜂蜜加工厂会用这么多的糖浆。
记者在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三次暗访,都没有赶上他们配料的时候。原来蜂蜜加工厂配料的时间没有规律,他们一次就能加工几十吨掺假蜂蜜,而配料的过程只要1-2个小时;掺假蜂蜜制好后储存在罐子里供罐装线按生产计划罐装入瓶,生意好的时候几天一配料,生意差的时候十天半月也说不准,况且他们的配料时间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里,而这个时侯厂里的防范是最严的,外人是很难进入的,尤其是像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吃过亏”的蜂蜜企业。
记者估摸着他们再次配料的时间,和当地质监部门的执法人员一起,对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他们果然正在往蜂蜜里掺糖浆。眼前的情景让记者吃惊,装糖浆的深蓝色塑料桶现场一共有21只,而装蜂蜜的草绿色铁桶只有2只。更让记者吃惊的是,面对记者的镜头,这里的工人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还是像平常一样把糖浆倒入进料槽。记者猜想,也许别人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往蜂蜜里掺糖浆是一种造假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