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我们暂时找不到“恶搞”一词,姑且把这一网络新兴名词理解为:恶是恶狠狠的恶,搞是搞笑的搞。
恶搞的江湖纪事
世上本没有恶搞,至少在金大侠以《鹿鼎记》反武侠之际,在崔健“新长征上的摇滚”之际,在《大话西游》横空出世之前,在王朔的痞子文学之前,在前网络时代,中国的恶搞者寥若晨星。
后来,江湖上恶搞的大旗慢慢扯起来,恶搞的战士风起云涌:他们为韩老师炮制语录,打造光辉形象:“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后以为是球员E”,他们为“李毅大帝”写本纪:“某某三年,斗迟氏尚斌于深。迟几死者数矣,恐毅,逃之,谓之,曰:球霸。”他们给“后街男孩”的歌曲配上搞笑视频,他们让小强历险,让禽流感阴影下的小鸡,像外来妹一样唱着辛酸的歌:“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
话说到了2005年末,时有名导陈凯歌呕心沥血数年,新得贵子《无极》,正四处巡游夸耀,网上忽然掉下来一个“馒头”,贵子不幸被砸得稀里哗啦,3.5亿成就了一个胡戈,陈大导怒了。借着他的勃然大怒,“恶搞”这一行径传遍江湖,无数菜鸟如醍醐灌顶;而随着一部长达80集的“e时代”喜剧《武林外传》在央视热播,“恶搞”披上了文化的外衣。
寻找“头顶的星空”
观察家们从中看出了意义与价值,看出恶搞者的面孔下一肚子的温情与善良,一脸坏笑下的弥天大谎,一番良苦用心的欲盖弥彰;看出了恶搞也有哲学,诸如“把被颠倒的世界重新颠倒过来”,诸如“无权者的权力”,诸如在压抑的文化霸权面前释放自由的笑声等;甚至那些幽默、搞笑、模仿、颠覆、恶作剧、无厘头的字眼,都让学者想到“后现代主义”场景。
对于一个长期丧失了幽默感的民族,恶搞是一把盐,是一尾游进沙丁鱼塘的凶猛鲶鱼。生活需要认真地恶搞,严肃地恶搞,让健壮如牛的人也彻底笑残废掉。
恶搞是一场狂欢式的自由发泄,关键是,恶搞之后怎么办?套用诗人翟永明的话,“颠覆太容易,这个秘密其实我们都心照不宣,困难的是怎样解决下一步。”诚如兰州大学教授王晓兴所言:自由发泄并不就是自由。
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头顶的星空”,还没有真正构建起“内心的道德律”,在无根的状态下追求一种自由的发泄,那么这种冲动就会反噬自身,使人在快乐之中麻木,使人在愉悦之中迷失。
恶搞不会走向产业化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在网络上活动,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恶搞反映的人的本性都是一致的。只不过随着人际互动“情境”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而已。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多元的、活泼的、自我的、调侃的,可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很好补充。恶搞作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就是因为它是民间的、草根的、非商业性的。而一旦成为一种产业,它可能更精致化,更专业化,但也会丢掉恶搞作品这种草根性和创新性,恶搞作品的生命力也会断绝。
恶搞关键词:
[大话西游]
1995年首映的一部香港电影,由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的上下两集组成,在香港首映时的名字分别为:上集《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宝盒》,下集《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大话西游借用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作为故事背景,但其表达的内容已完全脱离开小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话西游成为网民间的某种共同语言,受到广泛的追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网络上,说一个人很“唐僧”往往的意思是说他“非常罗嗦”。
[馒头]
一种食品,风行于中国各地。2006年,随着胡戈巨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广泛流传,“馒头”开始和“血案”、“无极”、“陈凯歌”等并列,成为最具杀伤力的词语。2月23日,一笼“胡戈”牌馒头正式在苏州出锅,馒头终于完成了流行与本位的结合。随着广告语“馒头不能好吃到这个地步”,“胡戈”牌馒头全面热销。
[Kuso]
一种经典的网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中国台湾地区,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后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Kuso在日本的原来用途在于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的游戏时,如何可以玩得更开心,也就是“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后来含义大大扩张,现在被广泛当成“恶搞”、“好笑”的意思。
[PS]
PhotoShop的简写,原本只是一个制图软件,当玩家发现剪切拼贴背后的无穷乐趣之后,PS就开始登上了恶搞者的舞台。今天,PS爱好者们已经开始制作系列搞笑图片,“小胖子”系列、“猥琐男”系列成为PS的最新经典。
[后舍男生]
网络上又称“广美男生”、“两个男生”,是由两个中国广州美术学院的男生和一位神秘人物组成的一个表演组合。他们靠假唱、恶搞博得网友喜爱。假唱流行歌曲,翻拍成MV,视频中二位夸张的动作,搞怪的表情令人捧腹,看过之后笑得人仰马翻,不愧是校园爆笑第一组合。
[芙蓉姐姐]
2005年开始流行于网络的一名反偶像女性。芙蓉姐姐以混迹清华、北大的边缘人身份在水木清华和北大BBS发帖贴图,言语自信,姿态特别,并因此受到大量网友的揶揄和嘲讽,进而出名。名人效应迅速被网络扩散放大,进而被平面媒体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