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福寿螺:外来生物惹出祸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8-28 9:21:10 · 来源:新京报
这几天,在北京友谊医院,发烧的患者必然要先过发烧门诊中血细胞分析这一关。这一关检验的就是患者是否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寄生虫病研究专家祖述宪介绍:“血细胞分析化验会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就北京地区来说,主要是由福寿螺引起的。”福寿螺通常将其卵块产于沟旁、田边。
虽然色泽鲜艳靓丽,但这些卵块却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福寿螺在水中交配,它们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一年能繁殖二代达30万个以上。
失败的致富产品引进
“从外貌上看,福寿螺与我们土生土长的螺类家族并无大区别,”作为安徽省预防医学会环境与动物教育组负责人,合肥医科大学祖述宪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研究福寿螺与疾病传染的关系,因为螺类很容易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对中国来说,福寿螺是不折不扣的外来生物。它原产于南美洲潮湿闷热的亚马孙河流域,又名大瓶螺,是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进入中国的历史已有20多年。
1981年,一位巴西籍华商将福寿螺引入广东养殖。
三年后,福寿螺被当作致富产品在广东广泛养殖。然而,福寿螺的味道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妙,养殖福寿螺没有取得市场成功,于是许多养殖户将其丢弃野外,任其自生自灭。没想到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繁殖速度惊人,迅速扩散到河湖田野。
福寿螺生长的适温范围为8℃一38℃,低于0℃或高于40℃就会被冻死或灼死。“福寿螺这类螺类生物,在南方的环境中更适于生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胡永华指出,正因为适宜生长温度的限制,福寿螺主要生活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
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高级农艺师周卫川看来,福寿螺的生命力堪称旺盛。“该螺体内有鳃有肺(肺吸管),虽是水生生物,但也可在无水分条件下通过休眠长期生存。而通过引种养殖或随种苗、农副产品、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福寿螺极容易迅速传播蔓延。”
农业专家眼中的公害
福寿螺,名不副实。在很多专家眼里,它的引入并非既福又寿,反而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患的引子,即使没有此次事件,在一些农业专家眼里,福寿螺也是公害。
“水稻秧苗是福寿螺喜食的寄主植物。”早在几年前,周卫川就开始了对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研究,这一课题被列入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这位农艺师眼里,福寿螺带来的危害真不少———水稻的生长便深受其害。
在福寿螺的原产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水稻不是主要农作物。加之气候和天敌的共同作用,福寿螺还未造成大面积危害成灾。
然而,在引种传入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福寿螺开始显露出自己对水稻生长的严重危害。
周卫川指出,福寿螺在南方一年可繁殖两代,一次产卵数千粒,孵化后的幼螺生长4个月就可以产卵,一只螺一年可繁殖30万个后代,繁殖速度比本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危害很大。
福寿螺祸害史有据可查,1980年,一位阿根廷华侨私带一盒未经检疫的卵块回到台湾养殖,1982年在台湾发生螺灾,酿成严重的农业损失。1980年前后引种到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后,也都相继发生了严重危害水稻的事件,产量损失在10%~30%。
1981年广东地区引种传入福寿螺后,多年来南方的水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福寿螺侵入的水域,鱼类资源和贝类资源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周卫川称,我国首批公布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名单中就有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的帮凶
除了危害水稻等农作物之外,福寿螺还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帮凶。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种,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藏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性线虫,成虫寄生于老鼠的肺里,所以又称为”鼠肺线虫“,祖述宪介绍了这一寄生虫的”简历“,1935年这种管圆线虫因为首先在广州被发现,故而得名,其实它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亚都有存在,不过以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南美各国较为多见,在我国也主要来源于南方。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长史是一部恐怖的历史。首先,它潜入老鼠体内,使之成为自己生长繁衍的的温床。成虫在老鼠的体内产卵,卵发育成一期幼虫,并被排出体外,一期幼虫遇见福寿螺后,便可顺利进入到螺体内。这样,福寿螺就成了中间宿主,二期幼虫、三期幼虫在此顺利发育,不会受到任何阻挠。
此时的福寿螺已载满了攻击人类的利器,一只福寿螺可能带有几千条甚至几万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这些广州管圆线虫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人一旦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即可感染,”胡永华道出福寿螺攻击人类健康的秘密,广州管圆线虫幼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之中游弋,酿成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膜脊髓炎等症状。
“人感染管圆线虫的途径是食入含有第3期幼虫的中间宿主,像这一次北京的暴发,就是由于吃了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然而,祖教授指出,管圆线虫的中间或转运宿主不止一种,吃下或误吃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软体动物如螺蛳、蛞蝓(鼻涕虫)和涡虫,都可发生感染。
而鱼、虾、蟹、蛙吞下这些软体动物后,也可能传播其幼虫,人吃了未熟的鱼、虾等,甚至螺蛳或蛞蝓爬过的菜叶,都可能被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示意图
生活环境
周卫川指出福寿螺活动的适温范围为8℃一38℃,因此在我国只有南方省份适合其生活。根据计算机检索气候数据库显示,福寿螺不能越夏的地区只有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而不能越冬的地区有540个,占80.60%。
不过,由于福寿螺生活在水中,尽管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严寒,但只要河流、湖泊等没有彻底冻结,水温就能保证福寿螺的正常越冬。由此推测,福寿螺在全国各地水域中都可以生存,但在北方,福寿螺不能在田间浅水区越冬,越冬代的种群密度会大幅度下降。
消灭对策
“此次福寿螺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从国外引进生物资源必须持十分慎重态度,”周卫川指出杀灭福寿螺时应注意集中销毁。福寿螺一般是把卵产在田边、水沟边的杂草及禾苗上,在其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应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对于成螺,应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人工捡螺,集中捣毁。
纵深
食源性寄生虫魔力扩散
药王孙思邈在一千年前就说过:万病横生,多由饮食之患。
而生食或半生食,恰恰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根源,胡永华指出随着近来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也给广州管圆线虫趁火打劫的机会。除此,也有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涌现出来。
食源性寄生虫病,指的是通过饮食感染的寄生虫病。除了广州管圆线虫病外,还有华支睾吸虫、颚口线虫、肺吸虫、绦囊虫等。这些寄生虫的宿主有犬、猫、猪以及鱼、螺等生物。
“之前我们经常会听到土源性线虫,引发蛔虫、鞭虫、钩虫病。不过,现在的饮食习惯有了转变。当生食变成时尚后,其隐患也会显露无遗,”祖述宪指出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进食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就容易感染上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般来说,食源性寄生虫比土源性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更具危害性。祖述宪指:“食源性寄生虫都寄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内,对人体器官会造成严重危害,我们以前经常听说的还有肺吸虫、肝吸虫、肉绦虫等。”
肝吸虫通过未熟的鱼虾传播,如吃生鱼片、生鱼粥和醉虾,有些农村儿童捉小鱼在野外烧着吃,其中囊蚴没有杀死都可以传染。
肺吸虫则是通过未加热的醉石蟹和蝲蛄(即“小龙虾”),这种虫抵抗力很强,一旦进入人体后,会在小肠脱囊而出,在人体内到处穿行并长大。长大的肺吸虫可以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和肝脏,进而穿过横膈在肺脏“定居”并产卵。
链接
淡水生物与海水生物,各有威胁
祖述宪指出寄生于螺类的寄生虫具有的特异性是生物进化中长期适应的结果。一般来说,淡水生物容易携带上寄生虫,而一旦寄生虫将卵产于水环境中,就会令更多的同类感染上寄生虫。
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在食用方面有区别。因为淡水水质一般污染比较严重,水产品含有的寄生虫、致病细菌、病毒比较多。浅层海水的鱼、虾、蟹一般也不能生吃,因为浅层海水也容易受到污染,生吃在这里捕获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容易传播霍乱或导致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例如,以前上海人喜欢吃毛蚶,而且都是未煮熟的,结果引起了当地甲肝暴发流行。
深海水产品是可以生吃的,因为几百米以下的深海海水受污染较少,这里的鱼类所携带的寄生虫、病毒、致病细菌等也比较少,如三文鱼等。
典型的海洋性细菌是副溶血性孤菌,海洋生物毛蚶、泥蚶、蛤类、牡蛎、蟹、田螺等会被“感染”上。其最大特点是在无盐的情况下不生长,食用受副溶血性孤菌感染的海产品,一般在食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中毒现象,典型症状是上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腹绞痛、腹泻,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李健亚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



|
|
|
|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
 |
|
|
|


|
|
 |
 |
月亮之上 |
 |
 |
 |
|
 |
秋天不回来 |
 |
 |
 |
|
 |
求佛 |
 |
 |
 |
|
 |
千里之外 |
 |
 |
 |
|
 |
香水有毒 |
 |
 |
 |
|
 |
吉祥三宝 |
 |
 |
 |
|
 |
天竺少女 |
 |
 |
 |
|
 |
|

|
|
|



 |
|
 |
 |
一个人哭 |
 |
|
 |
退后 |
 |
|
 |
断了的弦 |
 |
|
 |
还是朋友 |
 |
|
 |
水晶蜻蜓 |
 |
|
 |
唱给你的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