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无腐败官员”想到“百官共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7日发布公告,批准免去李宝金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此前,李宝金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8月28日新华网)
在公众的印象中,天津的反腐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初期前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前天津专员公署专员张子善被处决,这既是天津有名的反腐大案,也是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人致力反腐的一本鲜活教材,至今仍警示犹新。 可以说,经过这场严厉的整肃,天津政坛一直颇为平静。对此,天津市一位领导曾公开断言:“天津有腐败现象,但没有腐败官员。”
如今,李宝金的落马完全打破了这一断言,将公众的眼球再次吸引到了这块“首善之区”。李的“双规”,不但激起了天津强烈的官场“地”震,而且显示出了政府强力介入房产调控的决心。而据天津公检法系统一位官员私下透露:李问题非常多,此次调查李宝金,牵涉的并非一家“浩天”集团,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至少传递出了一些官员“客串”房地产业而滋生诸多腐败问题的信息。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那种“有腐败现象,无腐败官员”的断言过于表象化,是对反腐形势长期性、艰巨性的一种肤浅认识。既然承认有腐败现象,又何无腐败官员之说?腐败就是官员的腐败,而非大众化的腐败。这种难以自圆其说的观点,往往容易使人“夜郎自大”,导致监督乏力,从而滋生真正的腐败。李宝金的落马,便说明了在这种近乎神话般的断言下就是官员摆开权力黑市、大肆敛取财物。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了此前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的苏州“百官共廉”现象。当时,国内主流媒体都穷尽赞美之词称道苏州二十年来市、县四大家班子近一百个“一把手”无一在任职期间受过党纪、国法处分。可副市长姜中杰的落马终结了苏州“百官共廉”的神话。后有人评论说这是“百官共廉”现象遮掩下的制度上的“腐败风险点”。只要这些制度上的“风险点”存在,“百官共廉”就是一个可怕的假象;那些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也许正隐藏着一张张腐烂丑恶的嘴脸。(2004年11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
制度上的不完善,不管是“无腐败官员”还是“百官共廉”都是一种虚幻现象。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表象往往容易繁衍和滋生腐败。因而,在反腐问题上,制度上的刚性才是确保官员谨慎用权的的“紧箍咒”,而非表面上的清廉。(陆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