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大三学生小夏返校的日子,就在她即将开始新一学年学习生活的前几天,一位自称“李静”的中年男子再一次来到她家里,将5000元助学金递到她手中。
这已是那位好心人给小夏的第三笔5000元助学金了,令小夏感慨不已的是,她至今还不知道那位好心人的真实身份。 他在助学协议书上签下的“李静”这个名字,恐怕不是他的真实姓名。
早在入学前,小夏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身患残疾。2004年,小夏考入淮阴师范学院。当时,她们母女仅靠500多元的下岗工资和低保金生活,根本无力承担6700元的入学费和以后3年的学习与生活费。
后来,小夏所在的盘溪第二社区居委会将小夏的情况向市慈善总会及新闻媒体作了反映。看到报道后,那位自称“李静”、在某机关工作的好心人就通过市慈善总会和沧浪区民政局,与小夏签下了帮困助学协议,每年向小夏提供5000元助学金。心存感激的小夏试图多了解一些那位好心叔叔的有关情况,但都被他谢绝了。
吴门桥街道和盘溪第二社区的同志也曾根据其在助学协议书上留下的工作单位,通过熟人进行打听,但却被告知:该单位并无“李静”其人。而该单位仅有的一位姓李的男同志,对助学帮困之事也一口否认。小夏说,如果没有这位好心叔叔的无私相助,她是绝对不可能走进大学校园的。她要借助媒体向这位好心人说一声:好叔叔,谢谢您!
通讯员 李希文 记者 赵 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