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代张盛墓中出土的瓷围棋盘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之一,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广泛流行。围棋用具包括棋盘和棋子,现在世界上流行的围棋是19道棋盘,棋盘上横竖各画19道线,构成361个交叉点。为了便于判断位置,在盘上标列了9个小圆点,称为“星”。
据棋史学家研究,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这时的围棋是17道、19道局制同时流行,还没有完全定型。唐宋时期发生了第二次重要变化,棋局已经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现在流行的19道棋盘在我国东汉时就已有人采用,但是广泛采用却是在唐宋以后。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东汉壁画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盘呈正方形,盘下有4足,局面纵横各17道。1959年5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豫北纱厂附近发掘了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墓,墓中出土了一件瓷围棋盘(如图),此棋盘为正方形,高4厘米,盘面每边长10.2厘米,盘上刻划许多小方格,纵横线各19条。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19道围棋盘,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木围棋盘,棋盘带方形底座,每边长18厘米,高7厘米,底座的每边掏出两个壸门,颇为考究。棋盘表面磨制得十分光滑,纵横线各19道,共361个交叉点,推测墓主人生前一定是一个围棋迷,死后用围棋盘随葬,以便在冥界继续享受弈棋的快乐。此文物现收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对陕西汉阳陵南阙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个西汉陶质围棋盘。此围棋盘外观略有残损,呈不规则五角形,其残长28.5厘米至5.7厘米,宽19.7厘米至17厘米,厚3.6厘米。棋盘两面均为阴刻直线,有纵横线各17条。从棋盘的质地看,它是用一块当时的铺地方砖加工而成,盘面纵横线刻划粗糙,表明棋盘虽然出土于皇家陵园,但显然不属于皇家之物,很可能是汉阳陵的守陵人信手刻制而成,以供闲暇时娱乐所用。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围棋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