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进入品牌时代
■ 刘佑平
这是一个品牌化生存的时代,竞争社会,品牌决胜。
或许是吃过太多的亏,作为一个以满怀激情投入市场经济不久的国家,中国人对品牌有太深的印象,以至于最高决策者们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思路,要让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由今天的世界代工厂,变成世界品牌创造者。
市场生活需要品牌,那么社会生活、公益领域呢?
我们认为,一个没有品牌的经济,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市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最多只能沦为世界品牌的加工厂;同样,一个没有品牌的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领域,在市场时代也没有立足之地,最多只能沦为经济生活的附庸而已。
我们不能说中国的公益组织、社会工作者们没有品牌意识,但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中国虽然有32万家在册的民间组织和300多万家不在册的草根组织,但几十年来,除了一个希望工程和少数几个公益项目之外,又有多少能够唤醒广大国民公益意识、慈善热情,吸引他们或慷慨解囊或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公益品牌?
与此同时,一个怪现象出现了: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筹款艰难困住了数百万家民间组织和上千万满怀激情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威胁到这些组织的生存;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许多企业、富豪和广大有爱心的公民,常常不知道要把钱捐赠到哪里。
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们普遍找不到可以信赖的民间组织和公益品牌。
如果说以前还有一个帮助每一个孩子读小学的“希望工程”供全民参与支持,那么当国家以法律与政策的形式规定,保障所有国民享受义务教育权利是各级政府责任的时候,在一个“后希望工程时代”,我们的民间组织,拿什么公益品牌来吸引国民?
当构建和谐社会由为政方针变成举国上下的共识,社会建设就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塑造公益品牌,繁荣公益事业,就摆在了所有民间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特别是民间组织决策者的面前。
今天,民间组织决策者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本身不是市场行为,但是我们必须向市场学习,认同市场生活的法则:品牌决胜。而且,从事公益事业、生产社会产品,必须更加具有品牌意识,因为我们的项目和产品,是公共性的、公益性的,是为公众服务的,必须比一般的商业产品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公信力,才能为广大的公民认同、信赖,赢得社会大众的支持与参与。
由10多家民间组织联合发起主办的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评选活动,就是希望全社会共同来见证、参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由单一公益产品时代向公益品牌多元化时代的转折,以期待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数量、更加精彩的公益品牌。这无疑是民间组织的福音,也是广大弱势群体的福音。
当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品牌建设与发展赶超市场经济领域,是曰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