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出生于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总参谋部,先后被派驻中国巴基斯坦和英国大使馆,任助理武官。现任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基会“东方昆仑”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
记者:看您的资料您现在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董事长,我们知道,作为领袖后代,您曾走上从军的道路,最后为何又放弃了?
孔继宁:对,应该说是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过奉献。 我80年进军校同时参军,一直到97年转业,大概十六七年时间。
孔继宁:人的一生是分几个阶段的,从军这个阶段,我为国家付出了我的青春年华。在这之后的阶段,我希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记者:您现在所经营的这个文化公司,有什么理想和目标呢?
孔继宁:我现在做了几大块,我在深圳发起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成立了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公司。研究中心主要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研究其中的思想精华,发掘能够指导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论述。东方昆仑文化公司主要就是普及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和普及革命历史。这两块,一个是宝塔尖上的理论研究,可能很多老百姓不一定感兴趣,但是这一块不能丢。我们搭起了研究中心这个平台,主要联合北京地区和全国研究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的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理论研讨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一些研究的成果。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东方昆仑文化传播公司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达到传承、传播、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目的。有了盈利之后,相当一部分盈利还要放到研究中心。这是一个有益的循环。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孔继宁:应该说我很早的时候,自己就在读一些主席的著作,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是在2002年初,这几年系统性地搞了很多活动,举办了很多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研讨会。
孔继宁:有没有某件事促使您开始了这方面的思考?
孔继宁:有也没有,不是说某一件事情,我就觉得长期以来都有这个熏陶。这十几年在部队的机关工作,在国外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系统地研究。我从部队转业以后,当时就想原来一直有这个想法,从在国内外看到的听到的,整个80年代、90年代,你也知道对主席的一些评价,国内国外有很多的说法,我就想通过我自己的研究到底看一看,主席的思想哪些地方是永远有指导性的。应该说更多的是社会上的那些议论,促使了我自己深入地想研究一下。
记者:在主席去世后,当您第一次知道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若干问题的决议对主席的评价,当时您是什么感受,您的家人是什么感受?
孔继宁:这个决议肯定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科学成果,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条主线不变,而且更确定了要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过去可能有些人对主席思想片面领会比较多,或者僵化机械地理解。主席本人的思想从来不是僵化的,从来都是走在历史的最前面,不断地更新。我觉得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记者:93年前后社会上怀念主席的思潮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您当时是一个什么感受?
孔继宁:人们经过反思再反思,本身80年代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种反思,经过十多年之后,他们又对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进行了再反思,同时再来读主席的一些思想,他们就会得出新的一些结论。我觉得93年之后的怀毛热,是一种盲从和人云亦云时代的结束。过去有些人在自己的思想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只是盲从地接受,这个时候大家说出来的一些话未必都是心里话,经过一个历史时期的反思,人们真正怀念毛泽东的话,这个时候都是发自内心的。
记者: 有种说法,出现怀毛热,其实是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社会公平的一种怀念。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孔继宁:对,我也有这个看法,更多的人经过不断反思和深入思考,逐渐从自己的心底里面读懂了毛泽东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这些人的认识可能更清楚了,包括看到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就觉得历史往往是这样的,该沉淀下去的逐渐不见了踪影,浮在上面的自然有他的生命力,”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记者:您个人觉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孔继宁:实事求是,任何东西就是一定要调查研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方针;再有一个是群众路线或者说是为人民服务,主席是一直把人民放在心中;第三个就是独立自主。不管我们过去在苏联老大哥的指导之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都坚持独立自主。建国之后我们的国防,外交,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都是靠我们自己独立自主,我们从来不依赖于别人,现在我们总体上来说,还在遵循这个独立自主的政策,还有我们自己的这些经济建设,还是以独立自主为主。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席教会人们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王永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