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将是“9·11”事件的第五个纪念日。对普通美国人来说,为了忘却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而对美国政府来说,则应该是调整反恐战略,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采访对象: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最好的纪念品 不论死活抓到拉丹
在“9·11”五周年到来之际,如果能够将事件主谋、恐怖大亨本·拉丹绳之以法,那对美国政府和布什本人来说无异于是最好的纪念礼物。 而且布什的支持率长时间低靡,共和党因为布什的拖累很可能会输掉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在这个时候能够抓到拉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9月6日布什在接受采访时仍然表示,抓住拉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拉丹至今下落不明,半岛电视台9月7日再次播放拉丹录像带,虽然讲的是“9·11”之前的事情,但这也表明“基地”老大至今仍有生命力。
“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多次发誓一定要将拉丹缉拿归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政府也用尽了所有能够用得上的手段来追捕拉丹,如美国派兵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与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合作,三国派出十万兵力搜捕拉丹。仅美军就有一万人部署到巴阿边境地区抓拿拉丹,美国国务院则悬赏2500万美元重金希望知情者提供线索。美国中央情报局动用各种先进的军事设备如卫星成像技术、无人驾驶间谍飞机和高科技监听技术来搜寻拉丹的行踪,但一直到现在拉丹仍然逍遥法外。
一位参加过搜捕拉丹行动的美军士兵这样说道:“拉丹像鬼魂一样飘忽不定,搜捕拉丹和搜捕幽灵没什么区别。”最近甚至还传出谣言,说巴基斯坦政府承诺如果拉丹不闹事就不予逮捕。虽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马上出面表示否认,但这也说明要想抓住拉丹决非易事。今年6月7日,美国成功地炸死了“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头目扎卡维,但对于能否抓住拉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沈教授也认为前景相当悲观。因此,把拉丹作为纪念“9·11”的献礼,恐怕只能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梦想。
最好的纪念 一切为了忘却伤痛
今年的“9·11”五周年祭像前几年那样,安排了一些纪念活动,比如消防队员会到世贸遗址进行纪念,布什本人将首次前往“9·11”事件遭到袭击的全部三个地点进行纪念。
好莱坞今年也推出了两部与“9·11”有关的电影《93号航班》和《世贸中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干脆重播当年对“9·11”的直播报道以示纪念。而著名的《时代》周刊在9月11日那一期中邀请了一位历史学家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回望“9·11”。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和方式,不过今年的纪念活动与往年相比,似乎没
那么正式,没有了念遇难者名字的仪式,也没有了大游行。那么对于普通美国民众和遇难者家属来说,怎样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呢?
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博士吉尔·特洛伊告诉记者,他认为最重要的纪念是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自己进行的纪念,不需要一个全国性的仪式。除了要铭记一些遇难者和消防队员的英勇行为之外,民众希望的是那种为了忘却的纪念。《93号航班》和《世贸中心》这两部电影在纽约虽然被关注,但没有造成轰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他们觉得电影无疑是再次揭开伤疤,勾起痛苦的回忆。
“9·11”如今已成为美国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美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美国人已经很自然地与“9·11”拉开了距离,生活早已经恢复正常。正因为如此,9月11日当天纽约百老汇的演出活动会照常进行,拳击比赛和橄榄球比赛也会照常,五年前取消的纽约时装周也将恢复。但由于“9·11”背后的意义,每年的“9·11”都会有纪念,不过纪念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忘却伤痛。
真正的纪念 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随着“9·11”五周年的临近,美国的反恐战争也差不多进行了五年。但五年下来,恐怖主义并没有根除,反恐战争也陷入了泥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美国学者路易丝·理查森在其今年出版的新书《恐怖分子需要什么:了解敌人,遏制威胁》中认为,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了解恐怖分子。这些恐怖分子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要从事恐怖活动,这些问题美国政府没有真正思考过。路易丝·理查森采访过很多恐怖分子,她本人14岁的时候曾经一度想加入爱尔兰共和军(曾被列为恐怖组织)。在她看来,恐怖分子并非个个都是失去理性、丧心病狂的激进分子,如果他们处在另外的环境中可能就不会成为恐怖分子。
对于路易丝的这种观点,沈教授认为相当有道理,美国政府在反恐时从来不去想自己做错了什么,自己的政策是否促进了恐怖主义,相反美国政府只会将责任归咎于恐怖分子,给这些人贴标签。
因此,对于“9·11”事件真正的纪念,也许就是让悲剧不再有重演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沈教授认为美国应该调整反恐战略,一方面对于那些极端的恐怖分子要坚定打击,但另一方面要去了解恐怖分子得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动摇恐怖主义的根基,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王兴栋 国际周刊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