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9月10日专电(驻陕记者韩宏通讯员吴玉国)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飞机”的第一个大型部件——总长8.4米的前机身昨天正式通过适航审查并交付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
昨天下午,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214厂房ARJ21飞机生产现场一派喜庆气氛,刚刚完成组装的首架ARJ21飞机前机身披红挂彩。 中国民航总局西北民航管理局适航审定处颁发了适航许可标签,随后西飞公司陈付生副总经理、上飞公司总工程师姜莉萍分别在交接单上签字。
这是ARJ21飞机研制自今年5月31日起全面转入试制生产阶段以来取得的第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新支线飞机试制生产首战告捷。
ARJ21飞机项目是经国家批准,由我国航空工业面向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要求研制开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项目,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民用飞机的奠基性项目。这一全新数字化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支线飞机由国内8家航空工业单位和19家国外供应商作为风险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研制,现已签订了41架购机协议。按照该机的研制计划,今年年底前,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飞机机头和中后机身两个大型部件将交付上飞公司总装;2007年3月,中机身、机翼等所有部件将完成交付;2007年底,首架飞机将完成总装,2008年3月实现首飞,2009年9月将取得国内适航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