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 美国《美洲时报》8月31日刊登了题为《孩子你可曾听到妈妈的呼唤》一文,全文如下:
在纽约华埠美洲博物馆门口对面,哥伦布公园北侧“曾喆路”的路牌下面,记者采访了9·11华人英雄曾喆的母亲岑娇娴女士。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五年了,尽管每次提起曾喆都会伤心,但岑女士通过做义工和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等有意义的方式,积极走出失去爱子的阴影。
岑女士说现在的生活其实也丰富多彩。9·11之后的第二天她就退休了,这几年,她一方面参与了社区的很多活动,到老人中心当义工,另一方面,就是经常参加唱歌跳舞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有时她也邀请老人中心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娱乐。最近,她还应邀加入了美国民安队,成为了民安队的荣誉会员,她说在民安队可以学到急救方面的知识,万一遇到困难时刻,可以更好地帮助别人。
岑女士一家目前居住在一栋两层的住宅里,丈夫前些年已经过世,自己居住在二楼,长子一家住在一楼。长子是纽约一家餐馆的厨师,育有一儿一女。
岑女士现在依旧保持昔日俭朴的生活方式。家里的客厅陈设简单,显眼的是一套黑色沙发和一台电视机。她说,多年来习惯了俭朴的生活,对生活没有奢求。2004年,岑女士曾回故乡广州探亲。
受到各界关心问候
岑女士对记者说,失去儿子曾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这是无法弥补的。谈起儿子昔日的往事,岑女士的眼睛含着泪水,声音哽咽。
但她觉得欣慰的是,曾喆出事之后,美国各界、两岸三地许多机构和有关人士,都向她表达了问候和关心。美国华盛顿新移民中学的多位年轻人还来信表示要给岑女士当儿子。
五年来,岑女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为了纪念曾喆英勇无畏救助他人的精神,许多小区团体和政府机构在2004年一致决定将华埠的一条街命名为“曾喆路”。曾喆生前工作的纽约银行,以曾喆的名字命名该公司的会议厅。曾喆读书的罗彻斯特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辆急救车,他的母校也成立了“曾喆基金”。所有这一切,都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曾喆舍己为人精神的肯定。
呼吁牢记华人贡献
(美国《侨报》9月9日报道)在9·11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曾喆的母亲岑娇娴于9月8日下午前往世贸纪念中心,将曾喆生前用过的医药急救箱和一些附带的物品捐赠给纪念中心,希望人们能够了解纽约华人为这个城市所做的贡献和牺牲,也希望人们不要忘记9·11的悲剧以及许多纽约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岑娇娴表示,9·11已经过去五年了,一家人每次想到曾喆的离去都很伤心,这次把他生前用过的一个医药急救箱捐出来,希望能够勉励更多的人,同时,曾喆的行为也可以代表华人小区为这个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作为移民,华人甚至愿意为居住国牺牲自己的生命;希望人们不要忘记9·11的悲剧和许多救护人员在事件发生时无私无畏的精神。岑女士表示,这次捐赠的救护箱虽然不是曾喆在9·11当天所使用的那个,但和那个非常相似,也是他生前用过的药箱——9·11当天曾喆所用的急救箱已经无法找回。
岑女士随后在众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尚未对公众开放的纪念中心,并在儿子的照片前驻足观看了几分钟,悲伤溢于言表。
在9·11中遇难的曾喆于1972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市,1988年随家人移居美国,后就读于罗彻斯特大学并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进入离纽约世贸中心仅两街之隔的纽约银行工作。2001年9月11日,曾喆在上班途中看到世贸中心遭遇恐怖袭击,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协助消防队员抢救伤员。到办公室后他给家人打了个电话,就又很快重返救难现场,英勇牺牲在救人第一线。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