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社会和谐的深层逻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幸福梦想。深入探究社会和谐的深层逻辑,有利于从新的理论视角认识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消解潜在隐患,减少社会振荡。 本版近期开辟专栏《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推出系列文章共6篇,从逻辑层面对社会和谐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系列文章已刊发完毕,现将文章主要观点作一回放,以飨读者。
社会和谐与秩序重构
《秩序重构:社会和谐的深层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①)文章提出,社会和谐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再到顺序的渐进性、阶段性过程,也就是秩序的不断梳理、不断重构的过程。一个社会一般都要经过一个最初的无序状态,然后到有序阶段,再到顺序阶段。文章认为,无序是基于原生的自然秩序。有序是约定形成的社会秩序。顺序是善德追求的属人秩序。属人的秩序是善德的顺序,它既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又促进人与社会相和谐,前者是人的发展的外生逻辑,后者是人的发展的内生逻辑,两方面归结起来,就是人以高度负责精神,建构人、自然与社会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秩序的辩证逻辑。
社会信任与社会秩序
《信任重建:社会和谐的实践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②)文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完全可由人来控制和引导,这个实践逻辑从理论的可能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表现为人们对信任的需求与支持。各层次社会成员从封闭信任走出来,积极消除封闭信任状态,大力挽救滥用信任境况,真正建立取信于人、取信于民的条件与氛围,建立真实、规范、持久的信任机制,为生成良好人际关系、合理解决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秩序,重建社会信任,这是生成和谐社会秩序、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导向。信任是伦理实践的重要范畴。社会信任是全社会亿万人民的事业。信任从虚无缥缈的设想与期望变为实实在在的正常与理性的生活方式,和谐社会秩序就会更加自然、持久。
话语重塑的现实可能
《话语重塑:社会和谐的交往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③)文章认为,社会和谐离不开交往和谐,交往和谐离不开话语和谐。面对话语被当作纯粹交往、交际工具造成的弊害,就需要发现、重视价值理性,改造、升华实用理性,找出重塑交往话语的可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和谐的交往逻辑。重塑话语既要批判实用主义,反对工具化的“有用性”;又要改造实用理性,反对片面化的“有效性”。首先,要讲实在话。其次,要动真感情。第三,要合理解释。遵循这样的认识路径,有感悟的理解成为可能,合情意的话语重塑成为现实,社会和谐由此生成。
社会和谐与社会开放
《和谐开放:社会和谐的生命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④)文章认为,社会和谐要求社会开放,社会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和谐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开放观的题中之义,它作为生命、价值与意义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发展状态,凝集了人类对社会有机体或生命体的正义性、合理性和正当性认识,同时也指明了社会成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努力方向。和谐开放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的生命逻辑。和谐开放促进生命平等与理想正义的实现。和谐开放促进秩序协调与非理想正义的实现。经由和谐开放,社会生命存在从形式平等、理想的正义过渡到人格平等、非理想的正义及其有机复合,从抽象原则的评判过渡到实践准绳的缔结及其有机复合,这是重视价值理性、纠正非理性迷狂的正确选择,是直面当前现实、战胜各种困难的良好心态,是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旨趣。
人的和谐与心态表现
《心态重调:社会和谐的人格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⑤)文章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主导的社会。社会和谐的突出方面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的深层方面是心态和谐。心态表现为人的精神上的倾向与态度、心理上的意识与习惯、道德上的气质与境界及其三者融合而成的人格模态。这个模态不可能处于绝对平衡状态,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事变。因此,心态重调构成社会和谐的人格逻辑。
社会和谐的文化力量
《改革深化:社会和谐的发展逻辑》(社会和谐的逻辑思考⑥)文章提出,社会和谐是一个动态建构过程。社会和谐离不开改革,改革才能和谐。改革是社会和谐的发展逻辑。文章认为,改革引发系统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关系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及其内在的复合创新。这些创新与社会分配的公正观、公平观相联系,共同构成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力量。制度创新是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在和谐社会视野,制度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文化力量。社会稳压是制度理性的合法建构。优越的制度安排是体制资源供给充足的重要保证。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人、依靠人和发展人的改革。改革深化,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全面性,增进人的和谐性,也就是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舒展人的生活世界。两者的契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双人)
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