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名南京新港工业区)诞生于1992年9月18日,座落在古城南京东北郊,东与栖霞接壤,西与燕子矶毗邻,南倚巍巍紫金,北临滔滔长江。开发区先期规划面积13.37平方公里(含乌龙山风景区),区内设有工业、保税仓储、金融贸易和综合服务等4个功能区域。
1993年1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开发区内还设有国家级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国家级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江苏高校科技工业园,南京生物医药科技工业园和南京韩国工业园。
建区10年来,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特色经济势头强劲。经济总量增长迅速。自1995年起,开发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以50%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技工贸总收入、利税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已从1996年的30亿元、2.3亿元和1415万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205亿元、19.2亿元和3.9亿美元。开发区已连续数年荣获省级开发区综合评比第一名,并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开发区"、"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外向型经济工作优胜单位"。
区位交通优势:
港口:南京港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其位于开发区内的新生圩港区是中国内河最大的外贸港,担负南京及长江中上游五省区的外贸进出口货物中转集散业务。现拥有万吨级深水泊位9个,千吨级深水泊位7个及万吨级深水浮筒泊位11个,常年可停靠2.5万吨级海轮。每月有直航香港、日本、韩国等地集装箱定期航班30多个,设计年吞吐量达30万标箱。
铁路:南京城北铁路环线直通开发区和港区。开发区距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一尧化门编组站仅5公里,该枢纽与津浦、沪宁、皖赣铁路干线相连。
航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开发区50公里,沿绕城公路与机场高速公路40分钟即可抵达开发区。
公路:开发区有高等级公路(路幅40米以上)与市区及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等相通,距市区5公里,火车站12公里,金陵饭店15公里,距312国道8公里,沪宁高速公路12公里,开发区通过栖霞大道与长江公路二桥相连,通过绕城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及四条国道、十四条省道相连。
基础设施:
供电:开发区电力来源于华东一级电网,并采用双回路供电,电力供应充足稳定,目前区内有三座35KV变电站,一座110KV电站。
供水:开发区每日可为区内企业提供5万吨清洁卫生的生产、生活用水。
通讯:区内程控电话量充足,建有两万门电信大楼和移动通讯机站。
排水: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道路:区内高级的道路纵横交错,并通过栖霞大道和尧新公路等快速干道直达市区。
燃气:区内建有液化气公司,可通过管道或罐装供应用户。
供热:开发区热电厂可提供充足稳定的热源,为区内企业集中供热。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概况
截止2002年8月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进区企业1131家,总投资达218.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225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0多个,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7个,投资总额达17.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实施利用外资6.4亿美元。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高新技术产品95个,有10家外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达6100人。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已进区落户,“金陵药业”等10多家上市公司在开发区内直接或间接投资。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光电通信、生物医药、轻工机械、精细化工、物流储运等支柱产业,并成为南京重要出口加工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