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漠 功铸九天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历史的瞬间,记录了中国人圆梦太空的每一个重大进步,而这每一步都同一个神秘的地方、一支神秘的部队联系在一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的记者带您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既神秘又传奇的地方去看一看。
记者 毛初明:
这里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发射场。在我身后就是即将要发射的“实践8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据了解,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搭载了很多农作物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经过了太空的环境以后再返回到地球,进行太空育种的科学实验。现在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再过一分钟,卫星就要发射升空了。
0号指挥员:
三、二、一,点火。
解说:
下午三点整,“实践8号”卫星成功发射。在卫星发射指挥控制大厅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我们发现,下达点火起飞口令的指挥员带的袖标上写着“0号指挥员”。
冯永利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总工程师:
每个系统在不同的时段,他要做什么工作,要通过0号(的口令)来统一协调指挥。
解说:
在指挥席上的这个指挥员叫郭保新,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射的过程中,他可谓赫赫有名。因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每次发射他都担任0号指挥员。
郭保新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
这个0是怎么起的呢?它是按照发射的程序倒计时,10秒、9秒、8秒……0秒作为点火的时间,所以下达点火口令的指挥员,后来我们叫0号指挥员。
解说:
五、四、三、二、一,点火!发射!在0号指挥员的口令声中,火箭腾空而起。这一刻的背后,凝结着发射测试站全体官兵的辛勤付出。
张育林 中国酒泉卫星发生中心主任:
就像给你一支枪,让你去打击一个目标,一个好的射手,他应该首先检查这发子弹不是一个哑弹,它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支枪它的各个部件功能是正常的。当然作为卫星发射来讲,或者飞船发射来讲,比这个过程要复杂得多。
解说:
航天工程,尤其是载人航天涉及到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参与整个工程的厂家和科研院所多达数千个。卫星、飞船、火箭送到发射中心后,发射测试站将卫星、火箭和飞船进行总装测试,每次发射前都要对发射场的地面设备、火箭、卫星和飞船上数十万个部件、上百万个焊接点进行多次检测。航天发射成败系于毫厘,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丝不苟是发射测试站多年来形成的工作作风。当年的两弹结合试验中,细心的检测人员发现弹体内部一个插头接点里有一根5毫米长的小白毛,及时将小白毛取出,避免了严重的后果,这种一丝不苟的“小白毛”精神一直传承到现在。这里是总装吊装车间,操纵员正在训练,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小白毛”的精神。为了把几十吨重的火箭稳、准、快地一次吊装到位,吊装人员摸索出了“三点一线”的训练法。记者看到操纵员将位于车间顶部的天车上将近一吨重的吊钩从76米高的高度垂向地面,吊钩上挂着一根筷子,操纵员在相互配合下,要将这支筷子插进放在地面上一个瓶子里。不到两分钟,筷子稳稳地插进了瓶口。
黄奇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地面站工作人员:
吊装对接的时候有很多精密仪器是裸露在外面的,稍不小心就可能碰到仪器,我们的误差是不允许超过一毫米的。
解说:
正是靠这种严谨的作风,建站47年来,发射测试站共成功操作发射了40颗卫星、6艘飞船。与此同时,他们还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了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3个第一。由发射测试站的科技人员参与研发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远距离控制的“三垂一远”的发射测试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持发射和测试状态的一致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徐克俊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我们过去用水平总装、水平测试、水平转运的这个方式,这个发射效率太低,然后安全可靠性也不能够满足载人航天的要求。
解说:
在以前采用的水平总装测试方式,卫星、飞船和火箭要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总装和测试,再转运到发射塔架上,再进行第二次测试,一次发射要12-15天的时间。而载人航天要求发射测试的时间必须缩短到三天,如果采用垂直的方式进行总装测试后,直接进入发射状态,发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可是要彻底改变发射模式谈何容易。
郭保新:
最困难的实际上就是垂直转运,60多米高的火箭飞船组合体,上面没有任何固定的东西,再加上这个发射场经常有大风。
解说:
在“三垂一远”的发射模式中,火箭和载人飞船要在总装厂房里完成垂直总装,经过测试后,要在垂直的状态下转运到发射塔架上进行发射。可是要把20多层楼高的船箭联合体平移到1.5公里以外的塔架上,中途一旦发生倾斜甚至倾倒怎么办?经过对路基、轨道、转运平台、风速等多方面的考察和计算,科研小组终于有了解决的方案。
徐克俊:
第一、我下面用防风拉杆设计,把火箭牢牢地牵到我的发射台上;第二、那会不会把火箭拉坏?它有一个翻倒力矩,头重脚轻,那会不会把它(火箭)根部拉坏了?也不会,那这样就加强了尾部的强度设计。
解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采用“三垂一远”发射模式,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腾空而起,从此中国的载人航天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发射测试站的官兵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厂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戈壁,气候异常恶劣,夏天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冬天最冷时又会降到零下40度左右,有时工作人员在塔架上一干就得十几个小时,即使这样,他们都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射中心建设之初,能住上土坯、茅草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只能住在四面透风的单帐篷里,由于当年条件有限,计算实验数据只能用简陋的手遥计算机,条件之艰苦几乎超出了人体的极限。
胡世祥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原站长:
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干着一件伟大的事业,所以说大家在精神上就有很强的支撑力,感到自豪。
解说:
高利琴是发射测试站的一名工程师,他和丈夫都在发射测试站工作。回忆起当时结婚的情景,她总是感到深深的遗憾。由于结婚时正赶上试验发射,连婚礼都没有举行,这张婚纱照还是一年以后才补照的。
高利琴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五室工程师:
当时结婚的时候就是很简单,我们两个一起手牵着手去领一张结婚证,领到房子以后,我爱人就来打扫,他在这儿时间长了嘛,所以有那么一两床被褥,然后搬回来,然后再加上我发的被褥什么的搬回来铺到床上,就算是我们的婚礼。
记者:
也没买新东西?
高利琴:
没有。
解说:
婚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王博雅,可是由于经常加班,两人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小博雅常常是一个人在家。
记者:
博雅你干什么呢?
王博雅 高利琴的女儿:
我画画呢?
记者:
画的是谁?
王博雅:
爸爸、妈妈、我。
记者:
哪个是爸爸?
王博雅:
这个。
记者:
哪个是妈妈?
王博雅:
这个。
记者:
这是你?
王博雅:
嗯。
记者:
为什么画这样一张画?
王博雅:
因为我想他们。
解说:
其实像高利琴家这样的情况,在发射测试站里还有很多很多。而当我们问起他们是否后悔选择了这里,得到答案都是否定的。
刘克仁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
戈壁滩上到处都是这种石头,很普通也很不起眼,我们发射测试站的每一个官兵都像这个石头一样。如果说把我们航天事业比作一条通天大道,我们发射站的官兵就像每一个石子,是他们铺就了这一条通天大道。
解说:
每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小博雅总是要唱起这首歌,妈妈说这是发射测试站的叔叔阿姨们最爱听的歌。
(字幕显示歌词)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从第一枚国产导弹到第一次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再到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飞天圆梦,酒泉今天的传奇是中国航天人写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