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挡不住的烦恼(上)
【导语】
经常上网的朋友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打开网页时经常会跳出许多小广告、小插件,想删都删不掉。 网友们把制造这种现象的软件称为“流氓软件”。
【正文】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小木最近很郁闷,她的笔记本和公司电脑忽然同时瘫痪,小木以为是中了某种病毒,一查才知道,都是流氓软件惹的祸。
技术人员在小木的电脑里查到了30多个流氓软件
做职业炒股的小张更加郁闷,他的工作与网络密不可分。每天一开盘,小张就要时刻盯住电脑上的股票曲线,及时做出判断。而不时遭遇的流氓软件让小张颇为烦恼。
所谓流氓软件是网民对那些未经允许强行安装、强制运行并难以卸载的商业软件的称呼。这些软件通常是播放广告的插件,它们偷偷潜伏于各种网站之中,与那些共享软件进行秘密捆绑,而正在上网的你可能不知道,一个普通的点击或下载行为便能让流氓软件潜入自己的电脑。而一旦中招,电脑屏幕便开始上演永无止境的广告大战。
更可气的是,当你不胜其烦想要把它们删除时,它们却像狗皮膏药似的甩也甩不掉。
小张和小木的遭遇只是中国数千万网民的缩影。据新浪的网上问卷显示,在将近2万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98.75%的网民遭到过流氓软件的骚扰,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流氓软件受害用户数首次超过了电脑病毒,流氓软件成为新的互联网公害。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点击率和访问量是广告客户和风险投资借以参考的重要指标。因此,利用流氓软件制造虚假流量的手法从很早起就被一些急功近利的小公司采用,而真正推波助澜使其成为业内潜规则的则是大公司的纷纷加入。
然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却让用户倒了霉。不良竞争的加剧使业内衍生出了专门研发制造流氓软件的地下公司,而流氓软件的功能也从单一的播放广告发展出盗取用户资料、记录用户行为等多项非法功能。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我国现在有超过130种恶意插件通过互联网传播,但由于目前在法律上对流氓软件的定义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相关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因此,即便一些杀毒软件公司技术上已经具备拦截流氓软件的能力,却也因怕惹祸上身而迟迟没有举动。因此,面对高手们设计的无孔不入的流氓软件,普通网民只能束手就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