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有个阳光少年牵动两千师生》报道反响热烈
建兰中学等学校师生昨纷纷加入“爱心大军”
通讯员 申屠园 本报记者 应芳娟
早报讯本报昨天报道的《有个阳光少年牵动两千师生》引起强烈反响,建兰中学,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其他校区师生也纷纷响应,爱心大军极速扩容。
短短一个星期捐款15万元,这个数字让太多的人感到吃惊,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师生如同拧成了一股绳般,为孙斌竭尽所能。一周内,孙斌的故事究竟在这几所学校掀起了怎样的爱心风暴?昨天,记者再一次走近了这对母子,走近了这群可爱的同学。
6年相依为命创造奇迹
父亲病逝后,孙斌的家庭就陷入困境,仅靠母亲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但家里的困难,孙斌从不挂在嘴上,他的妈妈也很少向人提及。若不是家访,或许连孙斌原来的班主任提威都不清楚。“每次班里交什么钱,孙斌都是照样交,从来不搞特殊。”提威却细心地发现,即便是在双休日,孙斌穿的都是一身校服,脚上永远是一双回力球鞋,三年没有换过书包和铅笔盒。
妈妈的坚强一直鼓舞着孙斌。“同学们都叫他‘工作狂’,课间别的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充分利用时间把作业全做完了。”孙妈妈知道,除了用功以外,还因为家里没有一个专门给他写作业的地方。
母子相伴着走过艰苦的6个年头,就在生活露出一线希望时,他们再一次经受了一个致命打击——孙斌得了恶性脑瘤。
检查结果出来后,孙斌给古荡一小原来的班主任丁老师打了个电话,口气平静得如同在讲一件别人的事情。丁老师起初以为是在开玩笑,得到确认后震惊得说不出话。这个15岁的孩子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而且安慰妈妈:“没事的,一定会好的,我还要考上大学,以后孝顺你和外婆呢。”
榜样的力量最鼓舞人
在丰潭中学,很多学生都知道有孙斌这么一个优秀的学长:杭州市理科竞赛屡屡获奖,今年以518分的高分考入杭二中,而且特别愿意帮助后进生。他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但是,直到他的病情被学校发现,他的家庭故事才被同学们所知。这群孩子被深深震撼了:原来优秀的背后还有那么多辛酸的故事,原来这些成功是付出了那么多艰辛。孩子们的眼眶红了。
初二学生俞蕊亲身感受到了孙斌的乐观和坚强。当她把同学们折的千纸鹤和幸运星送到这个她一直敬佩的大哥哥手中的时候,她看到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坚强的“战士”。她敬佩地说:“他真的很勇敢,一直微笑着和我们说着话,丝毫看不出生病的样子!”
一个细节感动所有人
从同情到敬佩再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杭二中的同学们这一周的情感历程。“在报纸、电视上都会看到类似的报道,觉得很普通,但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真的很震惊。”但是,最初的同情在他们见到这对母子之后很快转变成了敬佩。
孙斌手术后特别想吃肯德基的土豆泥,但因为肯德基优惠券过期了,为了省下一元五角钱,他执意没有让妈妈买。得知这件事情,高一(10)班,也就是孙斌所要就读的班级的同学们,心里像是被狠狠地抽了一下。这点钱他们平时从来没有看在眼里啊。
“一定要让孙斌回到班级来!”他们帮他在教室里留了位置,他们轮流给他抄着各课笔记,他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告诉每一个人孙斌的故事。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把孙斌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这一场“爱心风暴”还远没有结束。通过我们的报道,通过这些孩子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孙斌的故事,建兰中学的学生,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其他校区,毕业于杭二中现在浙大就学的学生们等等,全部加入了这支爱心大军。奇迹还在延续……(211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