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文烨通讯员廖德宝蒋子鸣)9月19日,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传来喜讯,有关专家最近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四脚怪鱼”,经有关权威专家研究,已被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新种——“猫儿山小鲵”,其研究论文已于近日正式公开发表于中国有影响的权威期刊——《动物分类学报》。 小鲵属在广西尚是首次发现。
2005年11月,猫儿山保护区研究动植物保护的助理工程师王绍能等人在山上考察时,意外捉得一条“四脚怪鱼”。随后,接到情况报告的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周放教授等专家,又在同一地点捉到7条“四脚怪鱼”和卵袋3对。当专家们初步认定它是小鲵属时,不由欣喜若狂,遂对其进行了全面研究和考察。
周放教授等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小鲵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与目前已知的其它小鲵有明显差别。其特征是:体型较大,重500-1000克;背部黑色,有时随环境变成土黄色,无产卵器官囟门,犁骨齿“V”字形;体侧肋沟12条,腹部肋沟10条,口裂较大,口角在眼角后较远;四肢强壮,尾较长;卵袋弧形;头部较大,略扁,近呈三角形;吻端圆,无唇褶;躯干较粗圆,腹面扁平,背面自头后起有纵行的脊沟。于是,专家将这新物种命名为“猫儿山小鲵”。
有关专家经多次考察,目前仅在海拔约2000米高山丛林几个水坑内发现有少量“猫儿山小鲵”。“猫儿山小鲵”离开原生地后非常容易死亡。因此,加强对“猫儿山小鲵”的保护,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