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情 济乡邻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在我国农村有一些地方比较贫困,一些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很难解决。而在重庆市的巫溪县大坡村这个偏僻的地方有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民,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吴显才他用自己挣的钱建了一个养老院,15年来把村里45位孤寡残疾老人当做自己亲生父母一样集体赡养起来。
解说:
他就是吴显才,今年52岁,小学文化,他正在教福利院里的聋哑人张必成从事一点儿简单劳动,聋哑人的意思我们很难懂,而吴显才和他交流起来却毫不费劲。
吴显才:
穿多了,好多汗啊。
记者:
他说什么,刚才指那个?
吴显才 村民:
他说一会儿太阳就没了,就不热了。
解说:
看到我们正在进行拍摄,尽管不能说话,张必成还是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福利院的情感。
张显才:
他说他比他的兄弟,他是小拇指,这里是大拇指,这里(福利院)是大拇指(好),是这个意思。
解说:
养老院现在住着15个人,有像张必成这样生活没有着落的残疾人,更多的是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那么吴显才为什么会在这大山深处办这样一个养老院呢?这还要从17年前村子里他的一户邻居说起。
吴显才:
这一家人呢,我们村的一家人生了四个女孩子,就有两个罚了款,就罚到屋里差不多吃不起饭嘛,但是他为什么还要生呢?他想到我们的风俗,要生男孩子才能养老,他又生了一个男孩子。
解说:
吴显才自己双亲去世的早,看到村里人一辈子辛劳,一心想养老,却越生越穷,有的老人到死连副棺材板也没能留下。当时的他还在乡办企业里干活,妻子开了一个杂货铺,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然而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办一个养老院,尽自己的力量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
1990年,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们翻箱倒柜凑足了12000元钱。
张显才:
我们有一个存折就有6000元钱,我们这6000元钱是怎么来的呢,是由我爱人做衣服,做裤子。她每条裤子只收老百姓3角钱,所以这6000元钱还是来得很不容易,另外剩下的6000元钱是找信用社贷的6000元的款。
解说:
1990年12月18日,养老院正式开办,取名为“长乐幸福院”,附近三个乡的有近20名孤寡老人住了进来,老吴和他的妻子黎中兰一起照料这些老人。养老院对于收养的老人是分文不收的,然而在这个闭塞贫穷的村子里,要供养这么多人的衣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显才:
有一次把粮食吃完了,还要买粮食,家里拿不出来钱。
记者:
就是差点儿断炊了。
张显才:
我爱人就哭起来了。
黎中兰 吴显才的妻子:
确实家里头没有增加收入,如果真的就是那么一个小铺子那一点儿钱的话,实在是养不活他们。
张显才:
就是逐渐看来光靠那一些不得行,然后就办了一个,买了一套倒砖的机器,就来做砖,然后就又去买了一千多亩荒山,然后就在上面种了一些药材。
解说:
据了解,他的砖厂加工一块砖只能赚2分钱,要在这贫瘠的深山里刨出这么多钱来供养这些老人,难度可想而知。
这几张照片是不同时期的养老院,现在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服,院里又在进行第三次整修了,老人的生活条件再次得到了改善。老吴头脑灵活,他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什么挣钱做什么,然后把挣到的钱几乎全部投入到院里,与此同时,自己的一家人却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
吴显才的儿子:
我和我姐姐又在读书,读书的时候每天给我们的生活费,我们在城里面上中学,每天给我们的生活费是5元钱一天生活费,但是他拿钱到敬老院用的时候是不记账的,只要哪里缺钱他就全部投入到那里。
解说:
15年来,一家人投入了近50万元在养老院上,而更加难以计算的是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感情,因为要照顾老人,老吴夫妻15年来从来没有同时离开过村里,即使在女儿出嫁时两夫妻都没能同时出席。在照顾这些老人的时候,经常还会有一些紧急状态发生,就在我们住在老吴家采访期间,半夜里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敬老院一位老人突然感觉不适,需要治疗,老吴赶紧叫上附近一家诊所的医生前往。
老人:
中午吃了饭,下午路都走不得。
吴显才:
是肚子里头疼,还是哪里疼?
解说:
经过诊断,这位老人是急性肠胃炎发作,这样的紧急出诊我们作为旁观者都感到非常紧张,然而这样的情况不仅老吴习惯了,连医生也已经非常习惯了。
陈德华 重庆市巫溪县大坡村个体诊所医生:
有时晚上,有时半夜三更,有时早上,反正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来看,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有些病人病了拉屎拉尿,有时候拉到铺上,他们两个都自己给他们洗啊。
解说:
养老的最后一站就是送终,15年来先后有22位老人在养老院中终老,老吴都像对待自己的长辈,按照当地的风俗为他们送终。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田大娘,为安抚她的情绪,老吴就一直骗她说自己是她失散多年的儿子,田大娘临终的时候,老吴就像给自己的母亲送终一样伤心。
张显才:
我一把她扶起来,她就说不出来话来了,然后她的那个泪水不是一般的泪水,就是长流,我热了一大盆水,给她把脸洗干净,把头发梳好,女同志,而且把外衣全部要换新的,那一次就使我真地哭起来了。
记者:
这里是距离大坡村两公里远的一处山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竖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巫溪县乌龙乡长乐幸福院公墓,旁边还依稀可以看到很多老人的名字,由于时间较长看不太清楚了。据了解,这里是吴显才1993年花200块钱购买的一块墓地,安葬幸福院过世的14位老人。
解说:
这张照片是他刚建好公墓的时候拍摄的,现在老吴有时间也来公墓看望一下,对一些逝世的老人,他心里还藏着深深的遗憾。
张显才:
这里埋的叫陈邦兴,就是这个坟墓,他当时是肝硬化,他一痛起来就是抱着心口尖叫,他每一痛苦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很难受的。
解说:
这份名单是22位过世老人的姓名,乡亲们都说这些本来晚景凄凉的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正是有了老吴的照顾,才能够怀揣着温暖安然辞世。而最让老吴欣慰的是,曾经不理解他的儿子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
记者:
“德高义重”是民政部送给你父母的,你觉得这个四个字的含义重吗,是什么意思?
张显才的儿子:
我觉得“德”就是品德,他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方面挺高尚的,“义”就是说他的情义或者还有很多含义,就是说“义”也是挺重的,所以这块牌子我觉得分量是最足的,对我爸爸妈妈的诠释是最清楚的。
解说:
吴显才获得了很多荣誉,他先后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人大代表等,尽管在外面的世界经历了很多的风光,但是他仍然愿意守在大山里,一心照顾老人。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或者是残疾人,一般人根本不愿意接近,而吴显才用自己15年的善良和坚守,给他们营造了家一般的温暖。任国定老两口都80多岁了,由于60岁的儿子智力有一定的障碍,6年前全家人一起住到了福利院里。
记者:
吴院长你喜欢不喜欢?
谭显才 村民:
喜欢。
记者:
喜欢,为啥子?
谭显才:
喜欢。
记者:
为啥子喜欢吴院长?
谭显才:
很好,都好,都喜欢。
记者:
他吃几碗饭?
任国定 村民:
吃几碗啊。
记者:
嗯。
任国定:
那么大碗吃两碗。
记者:
他吃得多。
任国定:
一顿吃一升半米。
记者:
有没有人说他呢,他吃得多?
任国定:
没有人说,院长还哈哈大笑。院长对那些老了的,那些傻家伙,刚才那个换衣服的瓜娃子他们,他给他们拨一下(头发),看有虱子没有,衣服脏了要洗,你这个要洗,臭了,还给他牵一下要他脱了,今天,今天一起给他洗了,他就是一个好人嘛,天下还能找到他这么好的人吗?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老人原本与吴显才并不相干,但是心地善良的吴显才不仅为这些老人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地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自己对老人的责任感转化为奋斗的动力,竭尽所能给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的晚年。吴显才身上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正是我们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