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定王台书市”的黑色生存
《了望东方周刊》记者孙轶玮/长沙报道
除去赫赫有名的超级女声和湖南卫视,长沙,这个地处中原的省会城市,在全国知名的东西似乎并不多,可要说到位于其市中心的定王台书市,还是大有名声。 至少就整个行业来讲,这种说法是不为过的。260余家民营书商在这里批零兼营业,利用长沙是重要交通枢纽的特性,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发货,年发货总额超过十个亿。但同时另一个格外出名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五无”出版物批发市场,盗版销售极其猖獗,连续三年消防隐患黄牌警告市场。即使经过了多次常规或非常规的“扫黄打非”等等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它仍然完好地存在了十年。
2003年底在城东落成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就是一个试图让整个长沙,包括湖南民营出版物发行市场真正与世界接轨,做大做强的发展项目。而历来是敢为人先,注重实效的湖南人并没有像某些地方政府那样,强制取缔和驱逐那些原来的“非法”经营者,而是给予了定王台书市那些小老板们充分的优惠政策,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顺利进驻现代化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开始合法经营,发展自己的事业,一同加大和提升湖南省文化产业的规模与实力。
事情至此,仿佛是可以看到一个美好结局了。可三年过去了,定王台却还是那个定王台,每天,车水马龙,人流不息,而耗巨资建起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却是空空荡荡,只有零星几家图书店子在经营。为什么那样一个美好初衷会导致这样一个奇怪局面呢?
十年定王台,十年黄泥街
要剖析定王台书市,不得不先追溯它的历史。它的前身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全国赫赫有名的黄泥街书市。对于这段历史,最熟悉的莫过于省政协文化产业小组的老人们,如省文史委主任田伏隆、原任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满之、原任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郑怡庭、原任省建行行长彭茂吾、原省审计厅副厅长刘林玉、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秋光了。
“黄泥街书市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刚刚渗入中国开始时,部分民营企业自发形成的一个出版物流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不可否认,在当时,在我们中国出版行发行业还几乎完全处于政府垄断以及文化精神产品相对比较贫瘠的状况下,它的兴起,是有一定的贡献的。包括名列全国四大书市之一,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陈会长对《了望东方周刊》说,“但也因为它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产生的,不管是经济模式,还是政府的管理体制,都不太成熟,所以,也直接导致了黄泥街市场先天存在着很多致命问题,比如无视市场秩序,越权经营,严重偷漏税,盗版制品黄色淫秽产品十分猖獗等等,非常混乱,当时这也是我职责中很头痛的一个问题,很难管理,每年,中央有关部门的上级领导都要点名批评,勒令打击整顿。”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1996年下半年是一个转折点,由于黄泥街书市出现了一本涉及政治敏感的盗版出版物,致使中央下定决心要彻底整顿这个市场。对于这个已然有数十年历史,虽然给长沙带来不少麻烦,但也催生出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地方,出于地方政府本能的一种保护心态,便最后制定出了将黄泥街书市整体搬迁到定王台的决定。
“说实话,当时的这次整体搬迁,政府主要考虑的还是怎样管理起来方便点,因为黄泥街原来是四通八达的巷子,你抓了这头,那边的就都全跑了。定王台那里好歹是个封闭的楼房,只要堵住大门,就觉得都管起来了。”老人们说,“但现在看起来,十年过去了,当地管理部门应该及早按“消防法”、“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完善手续、完善设施。到现在,定王台又如当年的黄泥街的光景了。”
如今的定王台书市,确实像陈满之所说的,不仅一脉相承了黄泥街书市的盗版和混乱,更成为了长沙市内有名的“五无”单位——无行政主管单位、无市场经营许可证、无消防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市场房屋产权主体。最要命的是,这个市场自开业以来一直是长沙市消防隐患重点整治单位。这个充满成堆易燃品的四层楼面,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时时担忧的生活隐患。
长沙市雨花区副区长吴承志告诉《了望东方周刊》,“对于这种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形成的经营模式,全掐死,市场就死了。但不管,放任着,也肯定不行的。正所谓,‘一片繁荣,一片混乱’。”
为什么这样一个本来不该存在的非法市场,竟然会获得长沙市十强批发市场的“光荣”
称号;也可以利用自身多年来培育的特有渠道和网络,明目张胆地将非法出版物的交易越做越大,甚至成为“品牌”影响力辐射湖南乃至湖北、江西等省的盗版中心。单从企业发展的眼光来看,事实上,看上去仍然十分繁荣的定王台书市,也已差不多要走到尽头了。
对此,早在2003年,时任长沙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的舒华便已善意地提醒了定王台书市的经营者们,“今年是我国入世的第二年,按我国政府承诺,今年在所有省会市将允许外资进入零售,明年进入批发,5年后取消外资进入图书分销服务的股权、地域、数量的限制,享受国民待遇。
定王台书商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集个体书店由于与生俱来的条件限制,如资金不足,经营分散,很难产生大的发行集团。要想生存发展,只有走专业化、连锁化的路,要么联合打造区域性中盘,要么开办专业特色书店,要么加盟连锁经营,要么被淘汰出局。”
生存第一,合法第二
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的出现,对于定王台这些时刻处于被打击的惶恐打击之中,疲于应付各式检查,存在先天发展制约的经营者们来说,实在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可为什么他们不仅不愿意搬迁至那里,却还甚至数次集体抵抗这一对他们明明是有利无害的举措呢?
在《了望东方周刊》记者暗访定王台书市的过程中,小老板们提到最多的还是一个“利”字。他们坦言,“做惯了盗版生意,很难接受正版的利润空间”。四楼一家软件店的徐姓店员,轻车熟路地向记者介绍一套软件。
“你看中的这套杀毒软件238元,诚心要,150元拿去。外面正版卖一千多块呢,用起来一摸一样……不能再低了,你就买一个,但批发的话再可以给你打6折,如果要得多,折扣还能再打低些。”在小徐的介绍中,可以发现,这套盗版软件的零售利润空间差不多是售价的一半,即便是每天只买出一套的话,一个月也有差不多二千元左右的利润。
盗版图书也是如此。这里的盗版跟正版几乎能在同一时间上市,但盗版进货价只有正版的三分之一左右。通常店主是正版和盗版同时卖,放在外面的都是正版,一方面是应付检查,另则生意一般都从正版开始,比如一本40多元的书,正版零售折扣一般为8折,批发大概最低可谈到6.5折,如果你再问,有没有更便宜的,店主就会建议你买盗版,差不多以3折的价格就能买到一摸一样的书了。但即便盗版是这样低的折扣,据三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书商说,盗版的利润空间还是比正版高出2倍左右。而一些非正式的调查显示,盗版图书从定王台书市流向各地零售市场后,很大一部分是以正版图书的价格销售,其中的利润空间就更是高得吓人了。
定王台书市的不少小老板告诉记者,在这里,虽然店面小得只有几个平方,但一年几十万的收入是没问题的。所以,虽然政府很周到地为原本应该彻底取缔的他们着想,想让他们进驻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有合法身份做合法生意,但他们却是不希罕的,“搬到那里去就没钱赚了!”一楼的陆老板坦言。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书老板经过了十多年的非法经营后,想洗手做合法生意,靠做大底盘来实现经营规模的不在少数,他们表示,搬家之后短时期利润可能会减少,他们相对是可以忍受的,可令他们最为忧虑的一个问题是,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定王台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积聚了深厚的人气,只是他们搬去了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但另一些不搬的书商们仍然留守定王台,包括会有新的书商入驻,那么,人气绝对是不会跟着他们搬过去的,因为都是同质经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搬出去之后无生意。
还有少部分坚决不肯离开的书商,表达了对政府此番作为完全的不信任,一楼侯老板的观点是“官商勾结,就是想把我们骗过去”。不知是什么样的经理,使得正当壮年的侯老板不假思索地就把一个可能对他甚为有利的措施一棍子打死。更多的书商对自己响应政府号召搬到交易中心后的未来感到惴惴不安,用三楼吴老板的话来说,“没法子有安全感。”当然还有一些投机书商有这样一种心态:如果一部分经营单位搬走则更好经营。因为出版社,进货商都已习惯到定王台来销货、进货,搬走一部分经营户,“剩者为王,无论盗版正版销售额都会猛涨。”
不是我不想搬
其实说到为了给予定王台这些书商们最大程度的利益保证和所谓的安全感,平心而论,政府相关部门是很花了一番心思的。2004年底,长沙市新闻出版局曾下达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与定王台书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详细界定了两个市场的分工,即定王台书市只进行零售,而批发功能则全部归属交易中心,并罗列了多达数十条政府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优惠保护措施。当然,同时也表示了对于盗版出版物的打击仍将一如既往。
不光如此,交易中心的直接负责机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上上下下,也以各种形式与定王台的老板们沟通了无数次,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最直接的一项,就是第一年的店铺租金全免,以后还有各种优惠折扣,单是从单价上说,就远比定王台的要低很多。同时,还不厌其烦地向这些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民营企业家解读各种来自政府关于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理念和政策,告诉他们这些政策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事业发展前景。
大多数书商也毫不讳言,这个耗资5亿打造出来的现代化交易中心,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发展趋势,都是定王台书市无可比拟的。尤其是交易中心解决了定王台书商们目前最大的一个心病——仓储和物流运输问题,定王台在搬迁当时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很多书商数十年来的经营都是在打异常混乱的“游击战”,既是高成本,又往往受制于人,很是痛苦。而现在整整五层,占地6.6万平方米的交易中心不光为书老板们提供了规模经营可能的空间,更是早早考虑和优化了仓储空间和物流的问题,而之所以选址东郊雨花区火星大道旁,也是因为雨花区是长沙市的东南门户,占据了长沙市东南两个方向出城口的主通道,是长、株、潭三市融城的接合部,拥有大型市场所需的一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互动路网条件。那里距京珠高速出入口只有五分钟车程,距黄花机场也不过十分钟车程。
在交易中心最早开始招商的一段时间,不少书老板们都纷纷订下了店铺,有一部分还干脆第一时间就搬过来开门做生意了。但这样的局面仅仅就维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几乎所有的店主都关了门,把所有货品重新撤回定王台。究其原因则是同质化经营,共上下游经营单位,定王台书市既然可以搞批发,又是按零售纳税,有关部门只打雷不下雨,当然还是老习惯好。
腾百施是在这场“大撤回”中依然坚定留守交易中心的老板。拥有湖南大学管理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文凭的腾老板是定王台书市里极为罕见的高学历经营者,而他也坦言,正是他的知识让他完全认同交易中心的经营模式才能为他的事业带来新的起点。
“在定王台做生意的大多没念过什么书,搞的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当时我是在定王台第一个搞起网络管理的,他们一般观念都很保守,观察你一段时间,看你的确很好很方便,才开始学样。”腾老板对《了望东方周刊》说,“以前在定王台,大家也都有很多抱怨,交易中心造好了,大家也都知道那边好,但搬过来后,没生意,关键定王台那边政府也不好好管,批发还在搞,原来的生意反倒被别人抢去了,所以,忍了一个星期,无利可图,赶忙就撤回来了。”
腾老板说这段话的时候,脸上时时浮出一些苦笑。细问之下,原来他几十年夫妻的老伴,就为了他留在交易中心的事,跟他大闹了一场,甚至提出了离婚。现在老伴自己在定王台另起炉灶,搞自己的生意去了。“她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那里大多数老板们的想法,在没有实际的利益面前,你完全没法子说服她。”
但腾老板并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多难以解决,用他的话来说,如果能按照政府的文件来做,这边只能零售,那边只能批发,功能分开,就不会存在利益受损的问题。但这似乎就跟定王台似乎永远无法取缔彻查的盗版问题一样,虽然有规定,但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说服自己严格照着做的规定。
为何总是“劣币驱逐良币”
“定王台事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府相关直属部门对定王台书市管理混乱,非法经营的整治和打击十分不到位,执行力非常差。这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典型的‘劣弊驱逐良弊’,现在这样的结果就是促使合法经营者反而是受害者,必须蒙受损失,而违法者反倒是得意洋洋,越发猖狂。”
长沙市雨花区副区长吴承志在接受《了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直言,“事实上,在支持长沙出版交易中心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上上下下的态度都很明确,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但实际上呢?会是开了无数,文件也下了很多,但执行不得力,一切都是空的。就比如文件既然已经明确规定了定王台不能做批发,但他们还是在做,而且这个界定其实也很清楚,出版总署、工商总局早有明文规定,有些部门不想作为,对文化产业发展畏难情绪很重,故意混淆零售与批发不好区分,从而文件出台一大堆,可就是没有责任人去执行。”
空旷却整洁的交易中心里,让人印象异常深刻的是一堵高墙,上面贴满了三年来,上至中央部长,下至地方官员,各级领导前来视察时的照片,而工作人员细细收集起来的三年间各种报章媒体上,也记录了这些领导们对交易中心的充分肯定和美好寄语,还有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热诚。
作为生意人的腾老板,曾兀自揣摩过为什么政府相关部门的执行力怎么就会这么差呢?他最后归结了一个原因,就是“官员自身的利益”。因为说白了,定王台搞了十年盗版,还这么好好地经营着,里面的道道,“很有讲究”。更何况,定王台每年的发货总额超过十个亿,就算是有偷税漏税,但基数是放在那里的。腾老板一边说,以便对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担心会因为这些话以后被人为难。
吴承志副区长点出的则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长沙市政府马上要五年一次换届了,很多人没心思把精力放在工作事务上了。部分官员追求安稳,不愿意再去花很大的精力人力去做一些吃力可能不讨好的事情。当然没有满足一些个人利益的问题也可能会存在,但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形成现在这个状况的核心问题还是换届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