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评论员
昨天,2006重庆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论坛拉开了帷幕。以“携手同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这次论坛,有助于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伸出关爱之手,献出慈善之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我们的社会只有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业有所就、失有所补、弱有所助,才能使社会安定和谐。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对于均衡财富流向,扶助困难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伸出关爱之手,献出慈善之情,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途径。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有利于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它不仅是让目前贫困的群体受益,也是让全社会有可能陷入贫困或不幸的人都有机会受益。因此,它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伸出关爱之手,献出慈善之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直辖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但是,目前,重庆地区发展尚不平衡,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困难群众仍占很大比例。解决好这些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不但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践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文化和精神,努力营造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更要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解困济危的长效机制。
今年夏天,我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面对灾情,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调集救灾资金,组织救灾物资,扶助困难群众,弥补灾民损失。实践证明,新时期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没有健全发达的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
当前,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市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现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力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共铸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来源: 华龙网 2006-10-11 07:23 编辑: 唐文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