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司令员探访长征第八团
南方都市报记者秦鸿雁 杨敏 左志英
昨天,第八团团员带着19个大箱子,踏上会宁-西安爱心助学支教之旅。
28位团友携19箱爱心物资上路,李乾元司令员为团员鼓劲加油,并称赞“南都挺有影响力”
奥一网讯 “上将!这是我至今亲眼见过的最高军衔的军人!”长征发烧友钱先生端着杯子激动地说。 昨天(16日)下午2时,全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突然现身“长征心愿之旅”第八团的饭桌上,他站起来举杯给团友们壮行,希望第八团团友们长征之行开局顺利。
28位民营团友携19箱爱心上路
昨天是“长征心愿之旅——深圳人助学支教万里行”最后一支“部队”——第八团出发的日子。上午8时45分,载着深圳人19箱捐资助学的爱心文具,第八团28位团友飞离深圳前往兰州。28位团友全部来自民营企业。其中,利焕南和他率领的24名员工来自民营企业金鹏集团,另外三位团友中,钱先生夫妇自己开了物流公司,龚先生则是做手机企业。这也是长征心愿之旅以来,首个清一色民企团员的团队。该团将用8天时间,赴会宁、过六盘山、往固原、到达延安、奔赴吴起,最后由西安返回。
经过三个小时的空中旅行,第八团抵达兰州中川机场,这是团员们向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挺进前的一个小憩站。“好冷!”一下飞机,深秋的寒意扑面而来,带着深圳温度前来的长征团友们显得有些措手不及,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兰州市区后,导游安排了团友们在离《读者》编辑部不远的一家饭店里就餐。
司令员说“南都挺有影响力”
下午2时,团友们正在饭店里用餐时,席间突然一片骚动。一个着上将军衔军服的人出现在饭桌前,“长征”团友金鹏集团董事长利焕南起身和军人握手。“首长来啦!”有人惊叫了一句。利焕南介绍,首长是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金鹏集团的团员介绍,李乾元跟利焕南也是几十年的朋友,听说集团员工和深圳的长征发烧友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参加本报的长征心愿之旅,遂在中午时分抽身赶至饭店,给团员们鼓气,并和团员们合影留念。临走时,李乾元握着本报带队记者——图片部总监王景春的手说:“南都挺有影响力的。”
利焕南说,要感谢本报的长征之旅其实是圆了金鹏人一个心愿,去年他们也想自驾吉普重走长征路,报名人虽多到最后仍未能成行。
这一次南都的活动组织起来了,并且能够在沿途助学支教,非常有意义,他希望明年还有机会参加南都这样的活动,也希望南都能将助学支教的活动开展得更为广泛些,比如云、贵、川等革命老区。“作为第一代深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深圳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当晚抵达红军主力会师地
经过长达10个小时舟车劳顿,穿越一路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昨日下午6时30分,长征第八团抵达第一天的目的地——会宁。这个70年前的红军主力会师地,仍然留着刚刚庆祝过的痕迹,街道两旁挂满彩旗,不时会看到庆祝会师70年的红幅标语。
虽然当年的红军会师行程艰辛,但昨天的第八团从兰州到会宁只花费了3个小时。一路都是新修的国道,以至于一位长征发烧友下车后感慨这次行程“还不够挑战性”,但同一天,一位看上去挺壮的发烧友下车后却说:“我快瘫了,动不了啦,坐车太累。”
今天6时30分,团友们将启程前往下一站固原。
■团员日记
两块热土的对话
当飞机安全降落在兰州机场时,一阵秋雨带来丝丝凉意,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长征心愿之旅的热情。
我们换乘的汽车平稳地行驶在黄土高原上,行驶在历史的昨天和今天。满眼的荒芜与苍凉中,不时掠过人工植树造林的绿化带,昭示者这里的人们抗争命运,改变环境的毅力和成果。
从深圳到兰州,从祖国的南海之滨到黄土高坡的会宁县城,我们正在实现一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实现一次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精神与今天改革开放精神的对话。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对话,是两块热土的对话,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华儿女彼此真诚的倾诉和交流。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曾经是革命的热土,深圳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热土,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红军胜利会师的甘肃会宁,正在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姚毅
■记者手记
我们首先要懂得的是:珍惜
秋寒料峭,当飞机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还穿着T恤的我,在地勤人员异样的目光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毕竟已经在大西北了,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适应。
走出机场,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就在眼前毫不费力铺陈开来,难得的雨点淅淅沥沥落下,将黄土高原扑打得雾雾蒙蒙,如果不是因为很多山坡斑驳着厚重的黄土,寸草不生,倒有点南方的景象了。
10月,在70年前,艰苦卓绝的长征已经渐近尾声,但对于大巴上30多个充满热情的人来说,长征还只是刚刚开始。初来乍到的第一天,大家仿佛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现代的交通工具以及日益完善的交通状况,让不少团员的艰苦理想化为了泡影。
在西部,进步与落后紧密纠结在一起,一路上,城市的现代生活场景、以及平稳通畅的公路,喻示着西部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放在几年前也是无法想象的。但一路所见,大部分仍然是山沟深谷、土道梯田,破落的村庄和贫瘠的山岭,这些数千年来几乎亘古不变的场景,也不断在提醒我们,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人们还在生存的边缘寻找出路。
一个来自湖南的团友朱先生说,虽然我也来自农村,但那里毕竟有山有水,“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过得多么幸福。”
而幸福永远是相对的,团员们面对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觉到了幸福,而村落里四处追打玩耍的孩子,庄稼丰收后喜笑颜开的农民,他们的快乐与幸福也似乎显而易见。在这些幸福中间,我们首先要懂得的是:珍惜。
■花絮
今年是“会宁年”
“今年可以说是会宁年”,随团导游华小姐的这一说法,在外地来客听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对于会宁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据华小姐介绍,以前,她们旅行社一两年也接不到一个团到会宁,而今年,最近一个多月就已接了两个旅游团。
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当年红军会师之地,会宁小城空前热闹起来。据该县招待所客房部经理介绍,她们招待所有70多间房,从今年3月份以来,生意格外好,经常是客满。而在这之前,客房入住率只有10%左右。“今天一般般,只有你们这个团。明天,我们这里就住满了,因为后天是会师70周年大庆(注:会宁会师日是1936年10月10日,因为会宁纪念馆18日正式对外开放,所以将大庆之日推迟到10月18日)。”
会师广场位于会宁城中心,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地方。今年,这里多了一道风景:军队歌舞团一拨接一拨地来演出。有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九十月份,先后演出了十几场,每次都是人潮涌动,感觉像过节一样。
团员们首日不洗澡
一路行车的过程中,导游小华给大伙讲着会宁这个地方“十年十旱”的历史,年均降雨量300毫米。当地好些农村,洗完脸的水舍不得倒掉,还会留着洗脚或者喂牲口,在行将进入会宁县城前,两位导游一再提醒团员们节约用水。
昨天下午6时40分,在拿到房卡准备进入房间前,一位团员现场向大伙倡议,“今晚不要洗澡,一是可体验一下长征红军战士当年的苦境,二是可以为这个缺水的城市节约一点水。”他的倡议马上得到团友们的响应。在深圳一天冲两次凉的钱先生说,虽然有些不适应,但考虑到这个地方太旱,可以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