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咱们今年卖棉难、卖棉贱的大问题……”10月11日中午12:20,武汉市蔡甸区农民通过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热线直播式“民生新闻”专题节目———《百姓零距离》表达了对记者的感激之情。
眼下正是湖北棉区收购棉花的大忙季节,10月10日,武汉市蔡甸区农民给《百姓零距离》节目组打来电话,反映当前棉花收购中价格偏低,且无人收购或者收购打白条现象严重……得知这一情况后,栏目组高度重视,随即召开策划会,决定对此“零距离”报道。10月11日,该栏目记者邀请湖北省供销社的负责人来到当地农村了解情况,并在当天节目中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与农民商量如何解决当前棉花收购问题,并最终促成了问题的解决,对该省的棉花收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2006年元月1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全新开播。作为频道主打“新闻产品”———大型热线直播式“民生新闻”专题节目《百姓零距离》也在每天中午12:20与听众见面。这档40分钟的广播节目开播至今,收听率节节攀高,听众好评不断。共有近万人次的听众给节目组打来电话、发来短信、信件。节目组接听听众投诉并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1000多件。同40多位省直有关厅局的负责人进入直播间为听众解疑答难。《百姓零距离》节目成为湖北广播市场上正在崛起的一个强势广播品牌节目,不仅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口碑,还在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的本地民生新闻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跨越空间贴近,力求情感贴近
节目取名《百姓零距离》,目标是与老百姓贴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是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与以往一些民生节目不同,《百姓零距离》摈弃了传统的貌似贴近的新闻操作手法,即简单地走进百姓生活,复制式的传递百姓声音,把“零距离”过于浅显的表现为空间距离的贴近;而是真正地走进百姓内心,触摸百姓情感,实现由“空间贴近”向“情感贴近”转变,此举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节目在栏目的设置上力求“实”。《百姓零距离》共设3个版块:“百姓话题”、“记者在现场”、“热线反馈”。“百姓话题”选择老百姓生产生活中近期遇到的共同问题来讨论;“记者在现场”是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记者现场采访解决并同步直播;“热线反馈”则主要是针对听众投诉、咨询,分门别类,节目做到听众有投诉,节目有反映。为真正做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难,节目专门开设了“记者在现场”栏目,“记者在现场”,就是记者必须走到投诉群众的身边,走到新闻事件现场,报道所见、所闻及所感。一个个“现场”,就是一段段为民解难的佳话。
今年六七月间,湖北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干旱,节目直播过程中接到湖北鄂州市一位姓陈的听众的求助电话,说当地干部在旱情面前无动于衷,迟迟不组织抗旱,以致势单力薄的农户们,身陷庄稼枯死绝收的险境。第二天,节目记者迅速赶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联系当地政府部门,节目直播时记者就站在农户干枯的田间,用手机把眼前的旱情和农民的求救声,传回了直播室。记者还拉着村里、镇里的干部来到现场,代表听众向他们发问:“家门口大旱当前,你们难道不清楚吗?”
在节目的关注下,当天下午,村里的抽水机就到位了,汩汩的清泉流进了农民的庄稼地,也流进了农民的心坎。
随着节目影响的不断扩大,《百姓零距离》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听众来信,还有大量的听众来访,有的反映情况,有的来只是为了说一声感谢的话,为了让听众有一个充分反映问题的机会,节目组除了在节目中开通热线以外,还公布了办公室的工作电话,对听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记录,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这些无疑增加了节目编播人员的工作量,但大家无怨无悔,每当看到反映问题的群众满意的微笑,大家就心满意足。因为广播是用“声音”传递信息的缘故,很多听众在记住节目名称的时候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来信中有写成“百姓凝聚力”的,也有写成“百姓邻居里”的。从这一个个看似“稀奇古怪”的名字中,节目组读到的是听众对节目的信任和喜爱。听众觉得是节目凝聚了他们的希望,他们也希望节目就像街坊邻居一样,自个有了什么麻烦事,能给帮衬一把。“情感贴近”凝聚了节目的人气,为节目进一步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监督性”、“服务性”合二为一
今年9月初,各大高校相继开学,高校林立的武汉接连曝出多起“招生诈骗”案件,《百姓零距离》节目接到一位来自湖南的考生家长的投诉。这名考生在武汉被骗,想借助节目找到卷款潜逃的招生骗子,挽回自己的损失。
记者随即展开了调查,茫茫人海,要揪出一个“骗子”似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可记者并没有退缩。先找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可学校已经人去楼空;再找教育主管部门,被告之“事情已交由警察立案侦察”;最后找公安机关,得知“犯罪嫌疑人潜逃中,正在抓捕”。
调查进展到这儿似乎已经山穷水尽了,这个时候记者偃旗息鼓并不会招来太大的非议,可记者并没有止步不前。经过巧妙的策划,在连续的两期节目中记者现场讲述了整个调查的曲折经历,接着电话连线已经返回湖南的考生家长,让他真实再现受骗经过,并详细描述骗子的相貌特征,主持人不失时机地号召广大听众,齐心协力揪出可恶的骗子,事情很快有了结果,通过热心听众举报线索,记者和公安部门找到了招生骗子,并为湖南考生挽回了部分损失。节目最后还邀请高校专家剖析招生诈骗伎俩,友情提示如何识别“招生陷阱”,告诫“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有人说,《百姓零距离》既是一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服务性节目,又是一档舆论监督节目,这话不假。对于群众投诉的问题,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在现场的言行直接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监督,办与不办,办好还是办坏直接受到听众的监督。同时一些看似舆论监督类的硬新闻,通过这种旨在服务百姓的软新闻手法来操作,即规避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无效监督的风险,又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随着《百姓零距离》在听众的认同的同时,也得到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收听状态由“无关”到“有关”
40分钟的新闻专题节目,传者单向传播,受者被动收听,肯定过于漫长枯燥,即使讲述的是涉及听众身边大小事的民生新闻,也逃脱不了冗长乏味的窠臼。如何让听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使之收听节目的状态由“与己无关”转变到“与己有关”,互动环节的设置,非常关键。
《百姓零距离》是一个热线直播节目,两部热线电话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基本处于占线状态,想要打进来实属不易。为此节目又开通了短信平台,每天可收到听众参与短信多达几十上百条,作为一个在省级电台播出的非娱乐节目,有这样的参与度,并不多见。节目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关键是放下架子、贴近生活,精心选题,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
今年8月下旬,湖北大部分水稻产区,爆发“稻飞虱”虫害,广大农民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的攻坚战。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以及不法商贩囤积农药、哄抬价格,农民买不到农药,导致虫害一度无法控制。这个时候,《百姓零距离》记者紧急邀约植保专家赶赴重灾区,节目中现场指导农民打药灭虫,并就农民关心的农药市场监管等问题接受听众举报、投诉。节目中听众参与异常积极,节目播出后的好几天,还不断有听众打来电话,咨询相关事宜。急听众之所急,想听众之所想,是节目吸引听众积极参与的制胜法宝。
《百姓零距离》每天有一个固定栏目《百姓话题》,听众可以参与讨论。《百姓话题》里的话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活中有哪些陋习令您无法忍受”、“您如何看待大学生退学读技校”、“您了解贫困大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吗”、“您对电费涨价想说些什么”等等。这些话题的设置,无一不是老百姓感兴趣的,以往“与己无关”的被动收听,转变成“与己有关”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的节目气氛,营造了热热闹闹的收听效果,而且准确迎合了“归还受众话语权”的“民生新闻”操作趋势,因此《百姓零距离》的节目参与度如此之高,就不难理解了。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