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巨幅作品《碧嶂白云图》和傅抱石的《东山报捷图》都是秘藏民间多年的重量级书画,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得凯文化公司下属豪派画廊将携包括其在内的精品国画亮相11月16日开幕的上海艺博会,这既是艺博会上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极品中国书画登陆艺术展会的开端。 知名画家陈佩秋高度评价这两幅巨作,目前估价分别在2500万元和2000万元。
张大千《碧嶂白云图》门生回忆创作神速
张大千的《碧嶂白云图》,高151厘米,宽度达362厘米,即便是对于擅长绘制巨幅作品的张大千来说也是罕见。
据知名画家陈佩秋先生考证,《碧嶂白云图》作于1945年,即大千敦煌归后的第二年,为其1940年代巨幅青绿山水之代表作。画面结构严谨,气势恢弘,丛林葱郁,疏密有致,山川雄秀,草木华滋。
年逾九旬的老画家刘力上回忆这幅作品时称,当年的创作用了十多天时间。
据考证,这件作品创作于1945年,即张大千敦煌归来后的第二年,为其1940年代巨幅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在敦煌临摹了大量大型壁画后,张大千在绘制巨作时更显游刃有余。返川后,1945年夏天,他居住在成都昭觉寺,创作了多幅巨制作品,这在他赴敦煌之前是少有的。根据叶浅予回忆,画家曾以四张丈二大纸,仅一天时间便画了《荷花》通景,他对张大千作画的气派和神速惊叹不已。
傅抱石《东山报捷图》淝水捷报到来时的谢安
创作这幅《碧嶂白云图》时,包括刘力上在内的张大千的几位得意门生都在现场,几十年后再次提到这件作品,老人记忆犹新。被称为神速的张大千,创作这幅作品也用了十多天时间。作品向世人展示开阔壮观的山水景色,用笔结合文人画笔墨技法,宏伟中兼具秀丽,是这一时期画风的生动体现。
作品一直保存在画家本人手中,据了解,张大千迁居香港后,作品则由其夫人杨氏保存,后辗转流传。现在的收藏家在文革后得到这件佳作,已秘藏20多年。
傅抱石《东山报捷图》淝水捷报到来时的谢安
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居住了8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精品画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赠送给好友郭沫若的世纪经典《丽人行》。即将在上海艺博会上现身的傅抱石大幅作品《东山报捷图》则是送给他当时的另一个好友崔万程的,描绘的是淝水之战之际东晋名士谢安镇静自若与友弈棋的故事。
金刚坡时期,画家的经济状况欠佳,却迎来创作的巅峰。郭沫若和崔万程是这个时期他的两位好友,后者是当时的银行实业家,曾大力支持画家的生活和创作,傅抱石则以倾心之作相报。而在给崔的作品上题款都非常尊重,这在傅抱石的其他画作上是极为少见的。作品创作于1942年,这一年“傅抱石教授画展”轰动重庆,通过画作上的署年可推算出《东山报捷图》完成于画展后一个月,推想此画很有可能是为了答谢崔万程对画展的鼎力支持。
画展开幕前他曾发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一文,文章说“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只有吃完早饭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可以想象画家在一张吃饭桌上,一笔一画创作这幅作品的场景。
“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是傅抱石作品的来源之一,画家本人有叙史的癖好,历史之美往往能通过他的画笔得以艺术地再现。《东山报捷图》正属于这类作品,公元383年盛夏,苻坚率大军110多万,大举伐晋,这就是有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仅有8万军队与苻坚相抗,兵力相差悬殊,名士谢安却沉着镇定,派侄子谢玄等应战,他则携亲朋好友一起游山下棋。闻士兵前来告捷,谢安也没有因为取胜而显得意外。这幅作品中,佩冠而思者是谢安,谛视棋局的变化,其他人物的位置和动态都围绕他展开。傅抱石《丽人行》曾在1996年拍出1078万元,与这件闻名的佳作相比,《东山报捷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