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长征
【导语】
在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时候,关于长征的纪念活动和纪念方式也特别多。从历史的角度,从伟人的角度、从战争的角度,从价值的角度等等好像都值得关注。但是在观点多元的今天,这些角度就足够了吗?最近,我特别关注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我的同事小崔发起的电视活动《我的长征》还是刚刚公映的电影《我的长征》,从第一人称"我"来看待长征也许正是当下的热点,在当下崇尚自我的今天,也许这正是我们今天的社会观察历史的角度。 今天,我们就尝试从这些充满个性的角度,再来就看看我们曾经熟悉的长征。
【正文】
这几月,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正走在70年前的长征路上。他们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的二十六名志愿者。他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 以全程徒步的形式,重走七十年前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这项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崔永元希望,经过这样的方式,这一群城市人能够体验和理解前辈们那场别无选择、求生存也是求希望的行走。
【同期】崔永元:其实你不要看二十六个人少,他们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在走,里面有学生,有老师,有商人,有警察,有学者,他们就代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我们可以想象,就是十三亿人在这个长征路上走。希望这个长征能成为中国男孩的成年礼。
【正文】
崔永元和他的长征队伍以重走长征路的具体形式体验、理解着70年前红军的那次远征。那么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今天的他们又会以何种方式理解和纪念每一个人自己心中的长征?
【同期】 电影《我的长征》片段
【正文】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著名导演翟俊杰执导的电影《我的长征》近日在全国公开上映。这部电影一改以往长征题材作品以庞大的历史风云和领袖人物为主力刻画对象的特点,而是将视点凝聚在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身上,围绕着他的成长经历,表现长征精神的可贵和伟大。
【同期】翟俊杰: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红军,王瑞,他的眼睛里的长征,他的眼睛里大的世界,湘江突围、遵义会议、娄山关大劫、通过疫区,飞夺泸定桥等等这几个大的事件,
【正文】
一个孩子的视角,这是导演翟俊杰选择纪念长征的角度。对于今年已经60多岁的翟导演来说,这已经是他执导的第三部关于长征题材的电影了。从12年前拍摄《水拍金沙》,到10年前的电影《长征》,再到今天的《我的长征》,10多年间,翟俊杰的电影作品中对长征的表达也从最初的传奇和惊险,伟人视角,过渡到今天的客观与平实。
【同期】采访:翟俊杰:比如说一开片的湘江之战,也有同志说是不是太惨烈了,死了那么多人,炸得一塌糊涂?//我看史料,过湘江之前,中央红军八万人,过万湘江剩三万人了,那五万人哪里去了? 长征是壮丽的,但是长征也是壮烈的,抬头望见北斗星,遵义城头霞光闪,毛主席回到座位上,革命航船向前进。这是我们后人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讴歌长征,实际上长征艰苦卓绝。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是应该艺术勇气的,也同时也需要有政治勇气。
【正文】
凭借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嘻哈打闹的郭芙蓉形象走红的姚晨,在这部厚重的历史题材电影中饰演了一位爱上红军战士的彝族姑娘。这是姚晨第一次接触电影,更是年轻的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长征。
【同期】姚晨:其实我在这个戏当中,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战争场面,我那段场面算是全剧最温情的一个段落,//但是我看来,是最带悲剧性色彩的一段戏。//长征的路太长了,路漫漫,但是这个人可能你这一辈子再也见不着,索马等于是一生都在等待这个人,因为她永远不可能这个人是生,是死,//就是要比所有的战争场面来的那种震撼力要更打到人的心里上的一段戏。
【正文】
无论是身为军人的导演翟俊杰,还是年轻的演员姚晨,70年前的那次长征还在今天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他们。同样对于参加了这部电影拍摄的11万年轻军人,甚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长征或远或近,直到今天都并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同期】
翟俊杰:长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何尝不是人类求生存这种本能迸发出一种精神的爆发力。
姚晨:长征还是代表了一种就是百折不挠的一种精神,面对困难,义无反顾。我觉得这种精神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翟: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么我们不是在进行新的长征嘛,人生的历程跋涉就是一次长征,//
姚:所以我拍完《长征》,包括那点我看完影片,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是幸福无比。
【同期】隔断***798的艺术长征
【正文】
这里是北京东郊著名的798工厂。长年以来这里因为聚集着一大批艺术家,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艺术氛围最为活跃的地区。在798工厂深处一个安静院落里,一个名为"长征空间"的艺术工作站因为近几年一系列以"长征"为主题的艺术活动而格外引人注意。一些艺术家在这里用自己的作品阐释着对70年前那次长征的理解,这些活动被称为"艺术的长征"。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卢杰就是这个"长征空间"的建立者。
【同期】采访:我为什么做长征,这么一个非常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历史事件,一个主体意识,一个叙述。并没有被我们人,现在当下的文化人,重新去利用和阐释和创造,所以我就产生了这么一个出发点,就是说艺术应该继续长征。
【正文】
经过几年的准备,1999年卢杰开始实施他的"艺术长征"的计划。2000年,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从瑞金出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重走长征路,并且创作了一大批以长征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从独特的视角审视和表达着他们对长征的独立思考。
这件"初生婴儿"的雕塑是女艺术家姜杰的作品。她关注的是长征中的女性。为了探讨和感受长征途中那些为了革命不得以放弃自己亲生骨肉的长征女战士的内心世界,姜杰将她创作的这个初生婴儿雕塑"寄养"在长征途中的一户普通家庭。他希望能以每年都收到一张"雕塑婴儿"和收养家庭的合影照片的形式,透视长征路上社会的变迁。姜杰一共创作了两个这样的婴儿,另一个则被美国洛杉矶保育院"收养"。
【同期】采访:那些小孩围成一圈,看着这个很写实的婴儿,拍照、留念,每年这些孩子都会毕业,都会离开,都会长大。但是他们在这个幼儿园里面都知道,我们除了那个地球仪,除了那些玩具,//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婴儿,//然后他们就听说了以前那个长征历史上,那个送婴儿,所以这些孩子的主体意识上面,会建立一个对你以前的历史的联系。那么一代一代地,//每年他们都会合影了以后,寄给这个艺术家,将来这个艺术家再把这个送出去的所有的婴儿,他们的长征,他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的故事,用这个照片和影像资料,再做一个回顾展的话,这个就非常有意义。
【正文】
琴嘎是参与这次艺术长征计划的另一位艺术家。而他创作的作品是以纹身表现出来的"微型长征"。从2002年开始,琴嘎就按照艺术家们所走过的长征路线开始了在自己身体上的创作。2005年,他更是采取了自己一边走长征路一边纹刻的形式,从泸定桥到夹金山,每到一处琴嘎都是在曾经的长征路途中进行创作,表达着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和思考。
【同期】采访:因为每隔三五天就要进行一次,那个纹身的针在我后背要走一段,我的生活实际上被它所干预了。比如说我不能去外地,那么我睡觉的姿势就会有所改变。我指的是它给我带来了身体的、心理的变化。我的方式不是常规的方式,是用一个记录的方式。记录的是,不是过去的那个长征历史,我是借用他这个路线图,记录的是我走长征的路。我感兴趣的是,就是人的身体意识和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环境这块的关系,是一个你要克服跟征服的一个过程,
【正文】
每一个人的长征,是在卢杰和他的"艺术长征计划"计划中,艺术家作品的各自表达。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让人们用不同于以往的角度观察、思考着我们曾经熟悉的长征。
【同期】采访:这个艺术家叫洪浩,//那么这次呢他参加长征呢,他是跟我们队伍到延安,住在延安的抗大宾馆。//他到处去搜集,这些现在,为了旅游和纪念新生产出来的,跟红色记忆有联系的连环画,这个红包啊,什么纪念章啊,小词人、小像章,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新的。那么标题叫做红色再生产。//它想传达的就是一个革命历史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个人生活的一个主体意识里面。
【同期】隔断***元勋后代的长征
【正文】
2006年夏天,二十多位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子女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长征队伍,耗时近四十天时间重走长征之路。这支特殊的队伍成员包括: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任弼时书记之女任远征、董必武主席之子董良羽、朱德元帅女婿刘铮、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徐向前元帅女婿张元生等。其中,年龄最小的黄克城将军的女儿黄梅已经56岁,年纪最大的刘铮已经79岁。
【同期】
彭 钢:个人心愿,我就是想看看过去和我伯伯,对他的一生中有影响的地方。
罗东进:因为我们这一批人,觉得对这个长征这段的渊源,关系太密切了,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就说寻根嘛,所以我们想沿着这条路走,这是我们多年来的想法。
【正文】
这些元勋的后代重走长征路,既是对一段非凡历史的纪念之旅,更是对曾经书写中国历史的亲人们的缅怀之旅。他们途经十一个省区,行程八千多公里。在父辈们当年走过的这条路上,一些历史的细节仍然让他们感慨万千。7月22日,在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旧址,陈知建发现了1927年父亲左腿受重伤时做手术时的病床。
【同期】
陈知建:我们家的人看一看喽,没想到这次能跑到这来,很难的,保留下来(父亲)这条腿,真的很难的。
【正文】
7月26日,在湘江战役旧址,左太北、黄梅和彭钢在湘江洒泪祭拜72年前血染湘江的五万多红军英魂。
【同期】
黄梅:他(黄克诚大将)说这是他一辈子,一生中最惨烈的一仗。
彭 钢: 34师都牺牲在湘江那个地方,这个师长被俘以后,自己手伸进去把自己的肠子扯断,宁死也不当敌人的俘虏,所以这些情感都出现在眼前,我觉得革命来之不易就体会得特别深刻。
【正文】
8月18日,队伍来到阿坝草原,70年前,任远征就出生在这里一个藏民家阁楼的羊圈里。
【同期】
任远征:就是若尔盖。我们是从雪山下来,过了一条河,到一个藏族的藏民区,在一个楼底下,在羊圈里生的。
【正文】
在皎平渡一个小山洞前,周秉德不敢相信,这是周总理等领袖当年休息、办公、指挥渡江的地方。
【同期】
周秉德:那个山洞简陋极了,简陋极了,就是一个小山洞,就是野兽可以随便进出的地方,而且地下也都不平,都是非常带棱带角的那些石头,//我把石头带了,做个纪念吧,自己。
【正文】
触境生情,父辈们当年的长征故事突然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切。对于长征的价值认识似乎也变得格外的清晰。
【同期】
徐向前元帅的女婿张元生:老爷子给我讲当年他们没有吃的,只能吃皮带,把皮带拿来住了喝汤,他们都觉得是美味。后来他们占领了一个地方,终于可以吃上米饭了,结果有9个人噎死了,我印象很深。
罗 箭:好多红军战士实际上是饿死的,//吃野草,采野菜,很多也有中毒的。到了什么程度?后来就不需要向导,后来的人沿着前面牺牲的战士的尸体,作为路标了,这么走出去的。
左太北:那么多人的牺牲,可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犹豫,坚决地往前走,最后取得了胜利,//他们克服困难的勇往直前的那种那个精神,这就是中国民族精神。
罗 箭:这次长征路上我们见了那么多年轻人也在探寻长征精神,红军精神,我们感觉非常欣慰。
主持人点评及结语(长征)
【口播】
对于什么是长征?无论是我们节目中出现的,还是更多没有在我们节目中出现的,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更清晰更自我的答案。
曾经走过的征途会让生命变得更有份量,同样对历史思考的过程也会让我们的今天变得更有力量,而多元的观察角度更是对社会未来的丰富。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