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交锋在今年下半年打响新战役,最先“交火”在8万元到10万元车型区间。
10月18日,比亚迪F3尊贵型在全国统一上市,8.98万元的定价打消了业内对其价格下调的预期;之前,10月11日,东风雪铁龙C2上市,售价7.78万元-10.68万元;9月20日,吉利远景上市,最低售价仅为7.78万元;9月4日,东南汽车下调旗下车型菱帅价位,最低降至7.89万元;8月31日,海马汽车首款自主新车福美来二代在京、沪和穗三地同步上市,价格在8.18万元到11.18万元之间。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竞争车型从未如此密集扎堆在8万元到10万元区间,这一区间的竞争格局是怎么形成的,自主品牌面对合资品牌的正面竞争该如何应对?
田忌赛马?
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为什么会在今年形成大规模的对垒?平安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姚宏光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品牌要提升、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只能往中高端走;而合资品牌车型过去在这一价位区间不是没有产品,而是由于缺少充分竞争,产品定价普遍偏高,“像上汽通用的赛欧,以前都在10万元以上,现在由于中级车市场竞争激化,这些原本是经济型的轿车价位开始下移。”在上攻和下移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交锋不可避免。
从去年底开始,自主品牌在新车投放及定价方面的策略优势使其获得了迅速发展,给合资品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合资品牌加大这一区间竞争力度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F3目前销量已经突破5万辆,今年月均销量均超过5000辆。”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孙旭说。作为比亚迪介入汽车业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轿车,F3在定价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最终将这款类似丰田花冠的轿车价位定在7.98万元,这在当时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因为与其同配置的凯越、花冠的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
这个价位让F3获得了可观的市场表现。2006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凭借F3的热销,夺得了产能增幅第一、销量增幅第一、中级家轿单品销量第一的“三冠王”桂冠。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创下了自主品牌单一中级车型的销售佳绩。
姚宏光认为,F3的成功在于其采取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即以中级车的配置、经济型车的价格来与合资品牌展开竞争。
华晨汽车的公关人士也认同这一说法,因为华晨骏捷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取得了初步成功。这款出自宝马平台的B级车,具备与同级国际品牌轿车竞争的品质,却以最低8万元的价位推向市场。上市不到5个月就拿到近4万辆订单,帮助华晨汽车在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排名中,以9.22万辆跻身前十。
自主品牌靠F3、骏捷等中级车突破了合资品牌用经济型车固守的8万元到10万元区间市场,也改变了自主品牌长期在国内汽车市场失声的局面。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迅猛,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
压制与反击
经济型车市场用高价位筑起的屏障被自主品牌低价冲毁,让自主品牌抢占了经济型车市场的份额是合资品牌意想不到的,因为此前他们的注意力是在中高端市场和同为合资品牌的竞争对手那里,不过合资品牌不会甘心就此拱手相让。
很快,合资品牌就展开了反击。1月19日,有欧洲车市“传奇小子”之称的标致206在东风标致雪铁龙下线,售价定为8.68万元到10.88万元;9月3日,南京菲亚特派朗上市,售价在8.53万元到9.43万元;9月4日,东南汽车将其经济型轿车菱帅价格全面下调6000元,最低降到7.89万元。
新车低价上市、旧车型降价,合资品牌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年6-7月,自主品牌出现了严重的销量下滑。姚宏光认为,合资品牌经济型车进入10万元以内市场,是中级车领域拥挤情况下的自然调整,同时对自主品牌产品结构带来很大压力。
姚宏光认为,目前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还在求生存阶段,如果在8万元到10万元车型领域竞争不利的话,将可能遭遇不测。
不过,海马汽车一市场人士认为,压力和动力从来都是相辅相成,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以中级家用轿车为例,合资品牌的价格即便在降价后仍然远远高于自主品牌。“目前海马福美来2代的产品价格已经落在8万元到11万元的价格区间内,以‘合资品牌的品质,自主品牌的价格’助推了的消费热情。”
“8万元到10万元区间成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交锋点,是对自主品牌综合实力最直接的一次考验。一旦获得成功,自主品牌便可以确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上举豪华车市场,下探经济型轿车领域,产品布局更能游刃有余。”孙旭说。他认为,自主品牌车型虽然在中级车市中表现不错,但是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趋向高端的市场冲击力。“在F3尊贵型上市前,有人建议固守现有阵地,能否降价上市,但我们选择了继续走高端不降价,为消费者推出更高性价比的车型。”
自主品牌汽车厂家的一个优势在于,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目前他们对车型的中低端定位,也是汽车企业起步的必经之路。汽车行业一资深分析师认为,品牌要做大做强,关键是满足大众需求,“就目前的中国来说,还是对低端轿车的需求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