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外交推动务实的中非关系
这是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交往,更是两大政治力量之间的接触。中国高层领导对非洲的重视是一个传统,从毛泽东主席的那句名言———“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到江泽民主席的“要做全天候伙伴”,再到胡锦涛主席的“新五点建议”,中非关系渐渐由传统的兄弟关系,慢慢发展到更加务实和开放的战略伙伴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中非高层互访达800多次,其中中国领导人和外长访非160多次,非洲国家520多位外长级以上领导人访华680多次。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有6人在2004年以后访问了非洲的22个国家。
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中国外长每年第一次出访必去非洲。这是钱其琛担任外长时定下的,也成为外交部的“传家宝”。用中国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许镜湖的话解释说,这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发展与非洲的关系的“高度重视”。
遵循惯例,李肇星部长在新年刚刚过去就启程赴非,历时一周,访问了塞内加尔、佛得角、利比亚、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国。
“非洲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点”
如今,胡锦涛等中央高层领导更是把对非洲外交作为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用国际问题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李国富的话说,“非洲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点,中国把非洲外交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上”。
仅仅今年,翻开地图看一看,中国领导人的脚步就遍布从北非的埃及到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从东非的肯尼亚到西非的塞内加尔,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昭示出中国外交的开放心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对非洲格外重视。
国家领导人频频访非
今年是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对非外交相当活跃。据统计,中共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有6人在2004年以后访问了非洲的22个国家。
胡锦涛主席继2004年访问非洲之后,今年再次访问非洲,从4月23日开始,连访摩洛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三国,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社科院非洲专家贺文萍表示,胡锦涛主席4月份对非洲的访问,提出的“新五点建议”表明中非关系已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而加强中非之间文化、安全领域的合作,是10年来中国对非政策最大的变化。
温家宝总理在胡主席访问后仅仅两个月,也踏上了非洲大陆,对埃及、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7国展开访问。访问中不仅驳斥了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一说,也与所在国切实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往来,为今年的中非首脑峰会定下了基调。
中非互访密集
今年既是中国领导人出访非洲最频繁的一年,也是中国在同非洲进行合作方面取得举世瞩目进展的一年。
“不仅中国对非洲展开首脑外交,非洲领导人对中国的首脑外交也很密集,这折射出双方关系目前又达到历史上的一个高峰。”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说。
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2005年访问了中国,他对媒体表示,“如果有人试图对纳中友好指手画脚,我们将坚决地回答:患难见真情。中国人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这足以证明中国是我们的真正朋友。”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对该国遭受西方制裁愤愤不平,他说,津巴布韦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到,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团结,共同应对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这句话是该国“东向政策”的最好诠释。
方针决定态度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强调是相互尊重、不干预对方内政的方针,而这也是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一贯态度,博得了很多非洲国家的好感,认为中国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尽管非洲一些国家还处于动荡状态,但是中国政府仍然顾全大局,中国的一些企业仍然敢于前往投资,另外,中国还积极“尽自己所能”派驻维和部队稳定局势、恢复和平。中国的一言一行被非洲国家的首脑和百姓都看在眼里,双方发展关系自然顺畅的多。
中国与非洲打开外交局面已经50年,不久就要“隆重登场”的中非首脑峰会是庆祝活动的一个高潮。
今年1月,《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出台使中国与非洲发展关系更加“有章可循”。记者了解到,中非峰会不久之后,中央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国的“私人企业”向非洲投资,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平衡的对非洲的政治经济新战略。
■回忆录
前大使安惠侯谈中埃建交内幕
中国与非洲大国埃及关系的发展堪称典范,也最具象征意义。1956年,埃及在非洲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从此开启了中非友好合作的大门。中国驻埃及前大使安惠侯向记者透露了中埃两国建交的内幕。
长绒棉花开启商业往来
安惠侯大使强调,早在1953年,埃及便派人访华,但只是谈商业,主要提出中国能否购买埃及生产的长绒棉花的事宜。因为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封建王朝的举动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反对,从前进口长绒棉花的西方国家以此来威胁埃及,埃及当时的经济还不发达,长绒棉花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以换回外汇。在这种情况下,纳赛尔开始试探性的与中国接触。尽管当时中国并不需要进口棉花,但周总理决定,购买埃及长绒棉花,因为这里有外交考虑。“这种行为使得埃及对中国非常感激。”安大使表示。
亚非会议上达成建交意向
“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我们也做好了外交铺垫。在亚非会议开会的时候,我们坚决支持埃及提出的希望把巴勒斯坦问题列入会议议程,中国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由此,双方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为建交作了很好的准备和铺垫。”
安惠侯大使谈到,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使中国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多边会议,当时纳赛尔也与会,并在会上和会后与周恩来总理有了一些接触。他对周恩来总理能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挽救了会议进程的做法非常赞赏,前有了想和中国打交道的愿望。
之后,在亚非会议所在地的万隆,在周总理访问缅甸仰光的时候,纳赛尔都和周总理举行了会晤,就两国关系和建交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这时有了建交的意向,但先从经济开始,以经促政,并且就互派商务机构、逐步使关系正常化等原则达成协议。
中非关系始自中埃建交
“1955年之后,中国和埃及的双边往来日益密切。”
1955年8月,埃及工商部长努赛尔访华,与中方签订了贸易协定及议定书,明确规定双方互设官方商务代表处。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在开罗设立商代处,以经促政,作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第一步。不到一年,埃及方面的官员就约见中国驻开罗商务代表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决定撤回对台湾当局的承认,5月30日,中埃两国政府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安惠侯大使说,双方建交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埃及作为有影响的非洲大国又是阿拉伯大国,与她建交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仅仅几年之后,中国就与几内亚、马里等非洲国家建交。“到现在,中国纪念中非关系50年就是以与埃及建交为开始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乐 (责任编辑: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