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万水千山隔不断
本报记者 温 宪
15年前,当我第一次在风雨中登临南非开普敦桌山山顶时,忽见一个标明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方位盘,盘上标明:“北京:12946公里”。顺着箭头的方向极目远眺,神越万里关山,一缕乡愁悄然袭上心头。 非洲离北京,真的很远、很远!
15年后的今天,来自非洲大陆的各国朋友齐聚京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嘉宾,北京距非洲,又是很近、很近!纵然是万水千山,也隔不断中非之间日益加深的友谊与合作,因为中非之间自有一份真情在。
这份真情源于中非之间都有着一段曾饱受欺凌的悲惨历史和血与火的奋斗历程。
我至今珍藏着一部有曼德拉亲笔签名的自传《漫漫跋涉向自由》。这位伟人在书中多次提及南非人民的反种族主义斗争曾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支持,透露了南非反种族主义斗士也曾在中国受训。曼德拉本人年轻时就曾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并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敬佩不已。他在书中写道:“从埃德加·斯诺那部出色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我看到了正是毛泽东的坚定和非凡思想使得他赢得了胜利。”在罗本岛的漫漫铁窗生涯中,曼德拉常常和狱友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中国人民对南非人民正义斗争的坚定支持便是他们的话题之一。在这些曼德拉最亲密的狱友中,其中一位便是他的隔壁狱友戈文·姆贝基,他就是现任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的父亲。同他的父辈一样,姆贝基总统也在多次讲话中表明,他对南中两国人民在为人类正义而共同斗争的历史怀有深深的敬意和珍惜之情。
这份真情源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之间真诚的互助合作和全方位的相互支持,这是一份以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积淀而成的真情。
不由得想起了孙国桐大使。作为一名中国外交界的老战士,他曾于上个世纪在坦桑尼亚的丛林中负责培训争取非洲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不少非洲独立国家政要都曾是他的战友。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促进中国和南非及早建交,孙国桐鞠躬尽瘁,最终倒在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比勒陀利亚南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的工作岗位上……不由得想起了救死扶伤的中国医疗队。我曾在津巴布韦一天24小时一步不离地采访在那里一家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疗队,亲眼目睹中国“白衣天使”以怎样的奉献精神救助着各种急需治疗的黑人兄弟姐妹。不由得想起了那条著名的坦赞铁路。我曾乘着由“东方红”机车车头牵引的“乞力马扎罗号”列车在坦赞铁路上疾驰,亲眼见到沿途是一个个由这条铁路带动而发展起来的新村。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卢旺达,我都曾专程拜谒中国同胞的公墓。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中非真诚互助合作的真谛。
这份真情源于在新的形势下中非之间和平、发展、合作的共同战略利益诉求。
整整十年前的11月27日,作为惟一在场的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记者,我曾目睹南非总统曼德拉宣布南非将与中国正式建交的郑重决定。他在当时及此后多个场合阐述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10%,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南非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符合南非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南两国建交后的事实早已证明曼德拉总统这一政治决断的英明与正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为建立更为和谐的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渴望和平、谋求发展、寻求合作是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
“人世难逢开口笑”,最可珍视是真情。滔滔好望角,巍巍古长城,再一次见证了中非之间正在欣逢史无前例的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