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车膜的人几乎都上过当,大部分上过当的人还是会继续上当。”记者近日走访了吴中路上两家沪上知名汽车配件店铺,发现次货、假货充斥车膜市场。
据了解,我国市场首个涉及汽车安全膜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行业标准计划于明年正式出台。 由于国家标准、入行门槛的长期缺失,该市场目前一直处于高价低质、鱼目混珠的状况。
记者调查 套餐服务玩忽悠
几乎所有有车族都遇上过这样的烦恼———车膜市场价格忽上忽下,销售人员把自家产品夸得花好稻好,可质量到底怎样,消费者心里没底。
记者了解到,车膜市场品牌繁多,价格跨度大,普通的国内产品在1000元左右,最畅销的是3000元左右的3M、雷鹏等品牌,更高档的还有8000元左右的进口产品。
车膜销售人员常常一上来就以一套“组合拳”把车主弄懵,“我们有两款前后挡车窗贴膜加上一款防暴车膜的组合出售方案,原价7000多元,现在一口价5600元。”但当记者在清单目录中搜寻时却发现,“套餐”中的三款车膜单买的总价不超过6000元。
原版说明瞎扯淡
“按理说,买车膜时经销商应该出示厂家授予的授权公证,若是进口车膜,还应有相关认证等,但我们看到的都是不知所云的英语资料。”吴中路一家知名汽车配件市场内,年轻车主小施说道。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车膜产品都没有中文说明书。当记者索要一款“中高档产品”的中文资料时,营业员表示从来就没有中文资料,只有英语的“原版说明书”。记者阅读后发现,这些“原版说明书”更像一份“保养说明”,几乎没有产品性能、指标等说明。
货比三家比谁烂
“这个市场次品太多,即便是‘货比三家’,也只是在次货和次货之间比较。”曾经换过3次以上车膜的车主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车膜市场没有门槛限制,市场上假、次货猖獗。
对于很多有过购买车膜经验的车主而言,即便是“货比三十家”能“比”出一款正宗产品也并非易事。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进口车膜真正来自欧美的高档次产品比例很小;更多的是来自东南亚的一些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低劣产品;比例最高的还是国内伪造的“进口车膜”,而这些假冒产品性能低劣,有的甚至只是在塑料贴纸上喷些颜色。
指标价格无关联
“我最怕听到‘XX率’这样的字眼,既不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功能,也不知道它们和价格究竟有什么内在关联。”记者发现,由于所有贴膜产品标出的紫外线阻隔率都在98%以上,所以价格就随着销售人员口中的其他各项标准变化,但消费者根本无从摸清价格与这些数字之间联动关系。
“我们希望能尽快有一个明确的权威标准,让我们知道买车膜时哪些指标最重要,指标指数所对应的价格又是怎样的。”小施的话代表了大部分车主的心声。
晚报提醒车膜选购小常识
检验紫外线阻隔率
将贴膜拿到试钞笔下,然后将一张百元人民币放在膜下,若防紫外线功能好,人民币的水印应当无法显示。
鉴别膜的颜色
将膜倒上一点汽油,然后用指甲划,如果膜的颜色一下子被划掉,说明不过是薄膜纸加了点颜色而已;真正好的膜无论怎么划,只掉胶不掉色。
检测金属层
正品膜摸上去有厚实平滑感,而劣质膜手感薄而脆,易起皱。同时,优质膜都含有金属层,将膜拿在手里用手指轻轻弹动时,声音一般都很清脆,而劣质膜弹出的声音是闷的。
看气泡
撕开车膜的塑料内衬后,再重新复合时,劣质膜会起泡,而优质膜复合后完好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