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感言:寻访中山先生当年的足迹,可以感受到先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中山思想是多么深入人心
本报北京讯 (记者
陈晓燕)有这么两个民革党员,花了4年多时间,利用周末、节假日,探寻孙中山先生生前在北京留下的足迹,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山先生的缅怀和纪念。 他们是民革北京市西城区委“孙中山思想学习小组”的成员王佐诗和张纪榆。
“民革可以说是靠孙中山而生,还要靠孙中山而延。作为民革党员,研究、学习孙中山先生思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
“孙中山思想学习小组”组长王佐诗说。
自2002年以来,“孙中山思想学习小组”组长王佐诗、副组长张纪榆两人利用闲暇时间寻访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到访的每一处地方,并拍摄了现状照片,今年又重访这些足迹,并将其按照北京市现行政区划作了归类和新的历史考证,并将其整理成文字。
孙中山先生一生三次莅临北京,第一次是1894年,时年28岁,没有留下详实记录;第二次是1912年8月至9月在北京逗留24天;第三次是1924年12月31日至1925年3月12
日,在北京度过了他伟大一生中最后的73天。
“孙中山思想学习小组”的前身是“民革西城区(工委)孙中山研究会”,成立之初有十多个人,凡是对中山思想研究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不只是西城区的民革党员,还有外区的民革党员和黄埔同学会的人士。学习小组成员对孙中山的思想及生平进行有组织的学习和研讨,写出了多篇学习中山思想的心得,并在编发过的《中山论坛》及民革西城区委刊物《雨花石》、民革北京市委的《北京民革》报等内部刊物上发表。该学习小组虽没有经费来源,但开展的活动十分丰富。
寻访孙中山生前在北京的足迹就是该学习小组的重要活动之一。王佐诗和张纪榆平时有各自的日常工作,都是利用周末出去寻访,远的坐公交车,近的就骑自行车,没有任何经费支持,连拍照的相机都是自己的,有时候拍照还会遇到保安门卫的阻拦。有一次,王佐诗在准备拍摄孙中山行馆(张自忠路23号)时,保安不让拍照,他就跟保安交涉,趁保安进去请示上级时,赶紧拍了张照片。不过,像这样受阻的情况不是很多,大多数地方都很支持他们的寻访,很多对当时历史了解的老人及当地领导,为他们提供了大量有用可靠的珍贵信息。
“在没做这件事之前,我对孙中山的了解不是很多,通过寻访,我本人的收获非常大,不仅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还让我对孙中山思想以及更多方面都有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孙中山非常爱民,他在广济寺跟八旗百姓交朋友,在织云公所演说关心回族同胞,在恭王府跟清朝遗老遗少们接触;孙中山提出了很多宏伟规划,非常了不起。寻访中山先生当年的足迹,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中山思想是多么深入人心。”王佐诗谈及他这几年寻访孙中山足迹的感受时说。
张纪榆说,我们做这件事,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这些零星的历史印记整理归纳出来,可以给人以启示。我们小组的成员有的虽没有直接参与这次寻访活动,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今后,我们还将把探访孙中山足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因为以后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