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阳11月7日讯(记者 申吉忠 通讯员程显义臧磊)海阳市发城镇王家山后村仅凭3000多亩果园一项,今秋全村人均增收1万元,同时还成为镇上生态环境最好的村之一。由于该镇许多土地适宜栽植果树,人们也有侍弄果园的习惯,为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重点发展既改善环境、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林业产业,3年使果园增加到5万亩。
海阳境内近70%为山地、丘陵,过去由于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该市便突出“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和谐统一”主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营造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
大闫家镇的蚕茧生产很有名,总面积1万多亩的桑园三季长青,既绿化了山坡,保护了水土,还能直接带来年蚕茧收入1000多万元。在郭城镇松树夼小流域开发治理中,他们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采用乔、灌、草生物措施护坡,发展起杨树、梧桐等速生丰产林以及板栗、苹果等经济林,形成了“水源充足、林茂果丰”的小环境,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点。今年以来,该市规划开工了以补源、植树为主的676项改山治水工程,增加蓄水300万方,扩大改善水浇地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