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遭遇大旱考验 水利工程欠账问题凸现
■本报记者 李小千 侯美丽
山东省今年遭遇了形势严峻的秋旱。9月至10月,山东省仅出现三次降雨过程,两个月合计降水量只有19.7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81%多,为近50年来的历史最低。 已造成177万人、108万头大牲畜出现吃水困难。
干旱致使冬麦难种
大旱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守着地,却收不着粮也种不了粮的广大农民。
来自于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受旱农田面积迅速发展到4015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740万。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非常突出,目前,仍有三百余万亩小麦无法播种。
记者了解到,虽然大部分的小麦都已播种完毕,可是很多地方的农民采用的都是“干种”,就是光耕地撒种不浇水,能不能成活就看“天”了。根本不能保证冬麦的成活率,而且入秋以后的持续高温使1500万亩的麦苗出现不同程度的疯长,明年夏粮生产的形势堪忧。
为此,山东省农业厅将组织万名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抗旱”,对农民进行专业指导。对于疯长的苗情,在冬前管理上以控旺、促壮、安全越冬为主要目标;对于尚无法播种小麦的地块,做好物资、机良种的准备,等墒播种。若冬前没有降雨,也可在明年开春后顶凌播种,确保小麦的种植面积。
引黄缓旱偏逢黄河枯水年
对于今年的大旱,不少人建议引入黄河水缓解旱情。
然而,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7月到10月,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来水167.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均值偏少42%,其中中下游地区偏少56%。在来水正常年份,黄河流域9省区及河北、天津的可分配水量为370亿立方米,按照“丰增枯减”原则,黄河水利委员会水量调度局已将2006年至2007年度的可分配水量压缩至310亿立方米。
在整体压缩状态下再分配到山东的黄河水,恐怕也难以实现按需分配到山东的各个地市。据山东省水利厅厅长宋继峰介绍,2002年以来,黄河先后5次实施调水调沙,在有效提高黄河防洪标准的同时,也给山东的引黄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黄河主河道河槽刷深,平均降低了1米左右,造成引黄闸前淤积,引水高程提高,增加了引水成本。大量泥沙被冲入引黄灌区渠道,造成灌区渠道严重淤积,给灌区引水造成了一定困难。据初步统计,山东80%左右的引黄闸引水功能大大降低,个别引黄闸已无法引水。
旱情紧急水利工程欠账问题凸现
据有关专家介绍,今年春旱、伏旱、秋旱相连,接下来的冬春又是少雨季节,旱情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山东地表水总量88.8亿立方米,除南四湖河平原水库蓄水与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余水库蓄水量明显减少,大汶河、小清河、沂河之外的大中小型河道均已断流。而且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不少沿河部分地下水污染严重。
除此之外,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设施不配套、防灾抗灾能力不强等也是旱情紧急的重要原因。其实在今年的抗旱救灾中,不难发现,凡是绿化做得到位、水利设施好的地方,基本吃水无忧,水利设施不完善或者年久失修的地方,吃水就很难保证了。
据了解,山东尚有200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未经加固,2万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经治理,部分河道淤积严重,水污染恶化趋势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宋继锋说,群众发动难、资金投入不足和非经营性工程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等原因,是造成山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
启动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勘探
虽然今年的大旱灾情集中反映在农村,可是吃一堑、长一智,山东也开始探索在大旱年城市供水如何应急。山东省地矿局正在进行主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据了解,“山东省重点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研究”课题,是山东省地矿局今年启动的重点地质调查项目之一。目的是通过对全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应急后备供水水源地调查与研究,提高城市在特枯年、连续干旱年及污染事件突发时的供水能力,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以保障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目前,17个地市应急供水水源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已经完成,项目总报告将于11月下旬完成提交。除此之外,山东省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强有力措施防旱抗旱。例如,出台新规定遇大旱农业用水不加价、针对自然灾害设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试点、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加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等。 (责任编辑: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