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小顽童
不久前,一段虐猫视频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时隔不久,在事发地黑龙江省萝北县,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不同的是,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儿。两周前,我们栏目接到一位母亲打来的热线电话。 说自己的儿子经常以虐待动物为乐,对待周围的人也总是拳脚相加。看着自己只有五岁的儿子竟然如此狠毒,她不知道长大后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女士,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虐待猫他是怎么做的。
王女士:他把盐往猫的眼睛里放,往眼睛里揉,使劲挤它的肚子拿洗衣机管子用水冲猫,有时候把猫往水桶里面扔,那一阵孩子经常是这样,非得把猫整得很可怜才罢休。
李子勋:你看到他打别人,伤害动物,会制止他吗?
王女士:我就告诉他不能打孩子,不能打动物,你看这个猫多疼,不能这样。你要好好对待动物,动物是咱们人类的朋友。我买了一些关于这一类的书,平常慢慢跟他念,跟他讲。等他虐待动物的时候,我就跟他说。
李子勋:但是我刚才我在观察你,你看到那些镜头的时候,眼睛里面没有那种惊恐,担忧、害怕。你很冷静,也很平静。你如果用现在这种表情跟孩子讲动物是朋友,孩子不可能感受到你在给他讲道理,他不懂这个道理。他没有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你应该用一种感受情绪的方式跟他谈。
王女士:我就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后,作为母亲,我应该慢慢地引导他,跟他讲道理,他最终会改变的。
李子勋:这有用吗?
王女士:好像不起什么作用,后来还越来越严重了。
李子勋:他几岁的时候,你开始感觉很严重了?
王女士:起初我就觉得这个孩子特别胆小,怕动物,怕非宠物之类的。后来,他两岁多将近3岁的时候,我觉得越来越严重了,特别是打人这个事,好像都控制不了啦。
李子勋:你打过他吗?
王女士:小时候打过他,一岁多的时候。
李子勋:你为什么要打他?什么事情你会打他?
王女士:我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他就愿意把饭和菜都混在一起。
(此时,咚咚在演播室里有些坐不住了)
咚咚:妈,咱俩去吃点面条, 我饿。
主持人:吃面条?那个碗里有,你去吃吧。
咚咚:现在饿了,要妈妈一起去吃面条,饿。
王女士:跟姥爷去好不好?
主持人:那有糖 ,奶糖。
李子勋:坚持不要去,我们看看他的反应。
主持人:咚咚那有奶糖,你去拿吧,好吃的糖 ,水果糖。
王女士:你去看看吧,那糖可好吃了。
咚咚:我不。
李子勋:你就不要答应他,你就让爷爷带他去,你不要去,我们要看看他怎么样。
主持人:那碗里有方便面,你姥爷领你去,妈妈走不了,妈妈必须阿姨同意她走才走。
(咚咚不干)
王女士:那么多叔叔阿姨都在这,妈妈不能走,妈妈这儿有事,你去跟姥爷吃饭,吃完饭你过来,妈妈不走,办完事再走。
访谈进行中,咚咚突然要吃饭。妈妈让陪同录制节目的姥爷带着他去,可咚咚说什么也不干,一定要拽着妈妈去。在僵持了二十分钟之后,妈妈还是被儿子带出了演播室。
王女士告诉我们从一岁开始,她就注重培养咚咚的好习惯,对他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儿子今天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她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可在我们前期采访过程中,邻居却告诉我们:她对儿子从来是不打不骂,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孩子教育方面好像就是特别护着孩子。别人不能打她家孩子,不能骂她家孩子。
主持人:王女士的教育方法和我们的有些不一样,就是说:这孩子不能打,也不能碰,随心所欲吧。刚才看到咚咚已经憋不住了,实际上可能也不愿意坐这了。说饿了,一定要拽妈妈出去。我都有点儿于心不忍,我想让妈妈将就着,可是李老师说坚持,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您这是想观察什么?
李子勋:我要观察这个孩子,观察孩子是怎么来控制他的妈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如说躺在地上耍赖,最后妈妈怎么屈服的。就是看看他跟母亲互动的方式。
主持人:不过,他说的两点都挺打动母亲的。第一点:他说饿。母亲一听孩子饿了,那还不着急?第二点:就是舍不得妈妈,感觉你要抛弃我,我们不能分开。
李子勋:我觉得母亲可能都会这样,也看出来妈妈在应对孩子这样一个非分要求的时候,是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是一个强化过程,我们明显看出来这个妈妈的话是无力的,她必须服从孩子。不管她解释什么,说妈妈有事,说现在还有阿姨在这陪着妈妈,你先跟姥爷去,这都无动于衷。也就是说妈妈实际上是没有能力来教育这个孩子。她说任何话孩子都不管,你必须跟我走,只有你跟我走了,我才会不赖。
主持人:李老师,我们刚才已经看到咚咚的表现了,觉得这孩子非常好动,而且我觉得还有进攻的那种特点,想去破坏什么东西,有攻击性。那您觉得,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实际上是跟他妈妈有关?
李子勋:首先妈妈坐在我面前,我感觉不温暖,不像是一个母亲。包括对孩子的态度,也不像是那种可以跟孩子平起平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比较平和。妈妈刚才说的那一句话,我注意到了。她说他一岁多以前是打孩子的,一岁多以后不打了。因此我特别感兴趣,在一岁多的时候,妈妈是不是曾经把他打伤过?或者是不是因为某一次打他以后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有这样的故事吗?
王女士:就是我让他洗脸,有时候他不洗。
李子勋:只是为了洗脸打他吗?那是不是意味着,每天你要打他两次?早上洗脸和晚上洗脸。
王女士:一般是好几天才打他一次。
李子勋:控制不住?这个孩子小时候吃过你的奶吗?咬过奶头吗?
王女士:吃的时候顺便就咬。
李子勋:咬的时候你打他吗?
王女士:那时候我不打他。
李子勋:他吃奶吃了多久?断奶容易吗?
王女士:吃了有六七个月吧。断奶不容易。
李子勋:那你告诉我们,断奶期间发生了些什么?你怎么让他断的奶?
王女士:断奶的时候好像就是哭,不停地哭。
李子勋:最后你怎么把他哄好的?还是不哄他,或者根本不管他?
王女士:那时候我就任凭他哭,就抱着,一直抱到他睡着了。
李子勋:如果放手呢?
王女士:一直抱着他,哄他睡着了以后,这样放他就好了。
(此时访谈再次被打断,咚咚要求上厕所。然而,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咚咚就再也坐不住了,以致于我们的节目无法继续录制下去,最后只能让他们先离开演播室。)
主持人:虽然他们人走了,但是我觉得分析可能还得往下走。看到这个孩子的表现,你觉得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
李子勋:其实很多的信息都出来了,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来评价。首先我们看到妈妈说孩子在一岁半以前是很胆小的。那么一岁半以后呢?妈妈开始看一些所谓心理学的书,然后完全改变了跟孩子的这种关系。孩子突然变得不胆小了,不仅不胆小而且胆大了,甚至现在是在一个陌生环境里,对任何人也敢去进攻,看谁不顺眼就过去踢谁,这是一个胆大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变得那么胆大?从心理学来讲,孩子小时候生出来跟妈妈会生成一种共生关系。共生关系就是跟妈妈不可分离。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关心她喂奶的这个问题。妈妈在的时候,孩子也在是不可分离的。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这一幕。很明显,这个快5岁多的孩子还没有渡过这个共生状态。他跟妈妈是共生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说他还是一个吃奶的状态。他用一切办法和妈妈纠缠在一块。那么是谁让孩子能够实现这个纠缠呢?当然是母亲。实际上我是比较关心这个母亲内心有没有什么挫折感,就是说她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孩子的事情。由于强烈的内疚,使她不停地对孩子让权。每一个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他要面临跟妈妈的分开,他都会反抗。他都会变得哭啊闹啊吵啊,这就是逆反。他的目的就是不想和母体分开和母亲分开。但是妈妈呢?恰好就滋长了孩子的这个行为,当孩子产生了这种依恋行为后,她不是坚持,温柔地坚持,让孩子独立或者自己做决定或者遵守规则,妈妈是无条件地、无原则地忍让。这说明这个妈妈也没有脱离共生状态,她实际上和这个孩子是没有分开的,他和儿子形成的共生才导致儿子现在这种攻击行为,这就是心理学对这对母子的解释。
主持人:那如果真是这样一种关系,而且我们说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和妈妈有关系的话,那妈妈应该适应这样的关系。为什么现在妈妈觉得是一个问题呢?她来求助,觉得我儿子有问题了。
李子勋:这个很好解释,这个孩子五岁多了,干了那么多事情是无法让别人容忍的。现在妈妈没法保护这个孩子,她处在这个共生关系里面也没出来。那么我们会给妈妈一些建议:
如果你要尽快斩断你的这种共生关系,要使儿子能够健康成长。第一:要强行送儿子到幼儿园接受社会的缓冲,让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他打了人,老师就会让他站着。他到外面没有大人护着,这个孩子是很胆小的,一点儿都不会干坏事。那么这样孩子在社会的群体里面,会学到正当的行为。第二:妈妈先要解脱对儿子的依恋。她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到她的家庭,他的丈夫。刚才编导介绍我们说,她丈夫最近发生了车祸,脸有点歪。妈妈现在应该更多地关照先生的康复,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第三:就是要开始跟孩子进行规则的教育。如果孩子服从规则,就奖励他。奖励的方式就是让妈妈带着他玩或者妈妈很高兴。如果他不服从规则,妈妈就冷落他,给他两三个小时的不理睬。通过这三个方法,我想对这个孩子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所以,看来要使这个孩子发生改变,关键是妈妈自己要变。
李子勋:说得太好了。但是不知道妈妈自己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没有,这也是我很担心的。因为实际上,我一直在观察她。如果妈妈做不到,那妈妈就应该接受心理医生或者儿童教育医生的指导。不过真是很遗憾,因为在我们后半部分妈妈没在现场,有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我们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王女士带着咚咚离开了演播室。为了能让他们及时看到专家的建议,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将节目编出来,并拿着刻好的光盘再次来到他们家。看完光盘之后王女士深有感触)。
王女士:李老师后面说的这几点建议我非常认可。去幼儿园呢,我会努力去做。这个母子分离呢,我觉得对孩子也是挺有利的。但是我想了解,我要建立什么样的规则,怎样才能适度呢?
李子勋:这个规则的订立,就是说你首先要跟儿子交流。比如说拿儿子虐猫和踩狗的事情来说,那么你在平时要跟儿子签订一个协定:如果以后妈妈再看到你这样做,或者别的人来告诉妈妈你这样对猫和狗,那妈妈就拿半天或者一天不理你。不要打他,也不要骂他。这一天你都不理睬他,做自己的事情
。你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规则,慢慢地孩子就会服从。但是一旦建立了规则,你就必须坚决地执行。这种对孩子的处理,就是让他静静地站着,或者站在一个屋子的旁边,就是不要理他。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自己不能去破坏。如果你订立了规则,当儿子又去踩猫或者是整狗时,你又不处分他,或者你处分他,儿子一闹,你就放弃了,这样就不可能建立起规则来。你必须温柔地坚持。
王女士:我会坚持这个原则的,我知道怎么做了,我会珍藏这个碟,我还要继续看看,多看几遍。谢谢你!李老师再见!主持人再见!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