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揭陋习,我不是作秀”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回应网上发帖事件,称治理不文明行为从公务员开刀,群众才会信服
■对话动机
10月23日,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宿迁市门户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的帖子,批评了一些干部上厕所不冲水、公共场所大声接听手机等不注意礼仪的行为。帖子发布以后引发市民热议,回帖量已激增到12000多条。有人认为书记不该抓这些小事,有人认为他这是在作秀。 昨日,张新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做出回应,并透露近期他将会继续发帖。
■对话人物
张新实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此前宿迁市委书记仇和以一系列的激进改革而引人瞩目,那时的张新实任宿迁市长,仇和升任江苏省副省长后,张新实成为宿迁市委书记。
一些干部与别人接触时,不注意礼节上的距离,常常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包括大声接听手机,惟恐别人听不到。另外还有一些不屑一提之事,比如一些人在办公楼宇、公共场所里的水冲式厕所里如厕后不及时冲水,造成臭味飘散、污染空气等等,不一而足……
对张新实的采访,约了三天后终于在16日晚近11时得以进行。电话接通,张新实的第一句话是,“很抱歉,今天一天实在是太忙,现在刚回办公室不久。”
“身边事情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
新京报:有人说你是书记应该去抓大事,而不是揪着这些小事做文章?
张新实:这个事情我是有感而发。不占用我作为书记可能掌握的广播、电视、报纸的资源,我用网上发帖子的形式把日常所见所闻,跟大家进行讨论,我觉得这未尝不可,书记也是平民。我是看不惯这些陋习,如果我们小事抓不来,大事也会抓不好,作为领导干部也是这样,身边事情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
很多人说市委书记怎么大事不抓抓小事,我说并非如此。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几个部委专门发了行为规范,提到出国不能在公众场合脱鞋子、不能不排队,我想连这些都要做规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
新京报:有人说你这个帖子是不是秘书写的?
张新实:网上打字、发帖这些东西我都行,而且这是我切身体会。我早晨跑步的时候,在大街小巷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吃过早点就把塑料袋随地一扔。还有我们干部上班的时候,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如厕不冲水,走进大楼以后,闻到厕所里一种异味,这种事情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新京报: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别的地方好像很少有像你这样管的?
张新实:别的地方我不能管,也管不了,但是我宿迁要做,这是我能做到的事,即使包括行使行政权力,能够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也是值得的。
“从公务员开刀,群众才信服”
新京报:为什么先把矛头对着公务员?
张新实:公务员是社会管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群众看干部,首先从公务员身上的不文明行为开刀,有更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群众才信服啊。
我当市长的时候,曾经带一些干部到广东去参观一个非常好的高尔夫球场,我们一个县委书记随地吐了一口痰。
我在几十人面前批评他,我说你县委书记怎么忍心把痰吐在这么干净的地上?我今天当众批评你,要让你记住一辈子。县委书记脸很红,我觉得我得罪了这个人,但是我如果不这样做,可能这个习惯永远改不掉。
新京报:你有没有觉得这样有点重了?
张新实:我就是这样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不文明的习惯不用强制的规范是不行的,我现在仅仅是用教育和疏导,最终还是要用行政的手段、强制的规范来推动。
“如果只是发帖,那是我作秀”
新京报:有跟帖说你这么做是不是扩大知名度、炒作?
张新实:没有啊,我真正是有一种内心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在网上发了这个帖子,想不到跟随者众。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我需要在这个城市加强管理,提高市民素质,包括干部的素质。至于在其他地方产生的影响,包括专家的评论,是我始料不及的。
新京报:有网友留言希望你能说到做到,不要成为一阵风。
张新实:我非常感谢他们提这样的意见,我一定会坚持到底,下一步我让我们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做市民行为规范。
我想,最后罚款是必然的,对于不自觉的人必须强制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如果我只是发了个帖子,吸引大家的眼球,那是我作秀,但是我既然认准了,我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到底。
新京报:有律师跟帖说吐痰罚款20元缺乏法律依据,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加大力度,你怎么看?
张新实:中国的事情有时候认识不统一,我们就停留在争论当中。我们2003年制定这个规定,当时非典时期,大家谈痰色变,现在大家觉得没有法律依据、是不是太重,你不吐就是嘛,也不会罚到你头上,我希望一分钱也罚不到,我才高兴,如果罚多了我也不高兴。
新京报:10月23日发帖后,20多天你感觉变化明显吗?
张新实:现在已经有明显变化了,不文明现象比以前少得多,宿迁网站已经有8883条跟帖,我很欣慰。
“网上讨论问题,要包容一点”
新京报:我看你对这么多的跟帖还没有做回应?
张新实:他们都叫我不要做回应,我还是准备要做回应,就是下一步的工作,并不是跟网民的不同意见进行冲突。包括今天网上对我说“干部就是为企业家服务的”反应,我叫他们把我的帖子发上去回应了。他们说你这个市委书记是为资本家服务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我说我面对记者也很难啊,不可能把每句话都说得很完整,如果我说企业家也是人民一部分,为企业家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那可能滴水不漏。我希望大家网上讨论问题看问题全面一点,同时要包容一点。
新京报:为什么有人建议你不要回应了?
张新实:市委书记的身份嘛,担心越炒越热,而且网上有不同声音嘛,其实对于批评意见我也很高兴,批评使我看问题更加深刻,考虑更加冷静。我也没想到我在网上发了两个帖子能引起这么大的讨论,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这种事情,也不是讨好我书记”
新京报:跟帖在近三天内就增加了7000多条,而且很多都署上自己的单位。
张新实:我对网站的帖子看得非常包容。其实网上的讨论就这么回事,允许不同的声音,允许各种敷衍的态度,也有可能就是处于某种需要,那么凑数子,这个也有。但是我想这个无妨主流,从现在来看,我非常相信绝大部分是赞成的。至于有敷衍,那不要紧,只要他关心这个事,上网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人人关注,大家就是对这个事情展开讨论,主流肯定,大家行动,这就达到这个目的了。
新京报:但是我看到有跟帖提到有的单位领导要求他们必须跟帖?
张新实:这个主要看大的方面,跟帖就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胜利,发动一下没有什么不好。
新京报:那他们是否是因为你市委书记的身份而这么做呢?
张新实:书记如果说得对,跟随者众,大家支持这个事情,也无可厚非。如果仅仅是作秀,请大家来为我这个帖子跟帖凑数,我想也看得出来。
新京报:但是似乎味道有点变了,很多人不是出于真诚来跟帖了?
张新实:对于宿迁来讲,526万人当中如果有1%人参加了讨论,而且从主旨上是赞成的,用这1%的人影响社会,我想这是最好的行动队。所以我希望讨论的人越多越好,这不是作秀。
新京报:市里是不是传达了各单位必须对这个事情进行组织讨论?
张新实:我在大会上讲,这个事情限于本市讨论,我没有作秀或者宣扬的动机,但是我讲了外界对宿迁讨论的反应,我说也可以发动大家讨论,也可以跟帖。但是我没有发文件,也没有在报纸上讨论。他们有人建议我是不是在报纸上展开讨论,我说不要占用报纸上宣传大政方针中心工作的资源。
新京报:有没有删帖的情况?
张新实:没有。我觉得如果要是删,就是你刚才讲的敷衍、重复的帖子。但是不同声音的,我们没有删,你可以看到。
新京报:有些人跟帖留了单位和真实姓名,不太符合目前网络的常规?
张新实: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我跟教育局长说过,每个学校都应该搞这方面的教育,而且我觉得他们署名、署学校,也是公开亮相。这种事情也不是讨好我书记,跟风我书记,是为了城市的美丽,为了城市的文明,也是为了自己生活环境的优美。我觉得也没有必要隐讳不署名。
“宿迁的改革,只适合宿迁”
新京报:据采访过宿迁的记者透露,你在做市长的时候非常低调,很少接受记者采访?
张新实:本来我发帖子还是限于网上书写,我没在其他地方发表过,但是他们转载了。现在记者到了面前,我不能不回答。
新京报:以前仇和做书记时实行的医改现在怎么样了?
张新实:医改很好啊,我们还是坚持医改这个方向不动摇。然后在规范、完善、提高上下工夫。
前一阵卫生部长高强来我们宿迁调研,他来本身说明了对宿迁要进行了解。他说了很多各地的探索,各地的做法不一样。对各地的做法既不要全面肯定也不要全面否定。
宿迁的改革,我想只适合宿迁地区,宿迁是个欠发达地区,地区的发展还是得靠人民自己去创造,毕竟财政的转移支付是有限的。
新京报:我注意到你的办公室电话和你秘书的手机彩铃都是对宿迁的广告宣传?
张新实:宿迁知名度不高,我们也希望抓对外的宣传,但是我们很少花钱,就是用能用的一些媒介,包括“网上宿迁”,每天都更新,不能变成垃圾网站。
新京报:对于以前的改革,仇和离任后,你打算怎么继续?
张新实:继续推进,坚定不移。
■网议
●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作为一名市委书记,能从细节抓起,与领导抓大事并不矛盾。新加坡立国可以说就是从小事抓起,就是从随地吐痰这些小事抓起的。我们宿迁要振兴,也必须从这些细节之处做起。
●“环卫妈妈”,张书记用“妈妈”这个词充分体现了对环卫工作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张书记个人的思想境界,对张书记由衷敬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造新宿迁,从自己做起,没有任何借口!
●强行入轨的思维或许没错,但抓环境也要依法行政,在幸福路上吐痰据说要被罚款20元,依据的是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决定,但《行政处罚法》上规定我们的市政府是无权力制定行政处罚决定的,是不是该反思一下?
●张书记,我认为这是一个“国民”素质问题,是普遍现象。并不是一两个口号就能解决了的。唯有制定严厉的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本报记者 杨华云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