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
提起以前的挂甲峪村,那是“羊肠路、荒山头、吃水贵如油”;如今的挂甲峪村却是“生态果园花飘香、人丁兴旺奔小康”。说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夸赞起他们的村支书张朝起。
张朝起,乡政府小车司机,一个人们羡慕的“铁饭碗”,可没有想到的是,1987年他竟然回村当了村主任,第二年又担任起了村支书。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朝起上任后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路、建厂、栽果树”。就是他这三把火,把挂甲峪村烧出了一片新天地。
张朝起上任后制订了“水利修上山、道路通上山、大桃栽上山、畜牧养上山和科技跟上山”5上山。经过3年~5年的努力,实现“每户一个小水库(蓄水池)、人均百米路、人均双百树、人均增加3亩水浇田、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
规划有了,可村集体的账上除了10万元的“亏空”,什么也没有。搞建设没有钱怎么办?张朝起卖掉当时村里唯一的桑塔纳轿车,把家里4000多元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并连续8年不领一分钱工资。在张朝起的带领下,到2004年底全村修建了13条总长35公里水泥路;建起可蓄水7000多立方米的小水窖156个……他在机井、蓄水池、塘坝、田间用水之间建立节水网络,做到“壮水”不外流,“恶水”要善用,形成了生态环境用水,一年节水10万多立方米,成为北京市山区节水工程的典范。
随后,张朝起又规划出“电信网络布上山、再生能源建上山、有机果品改上山、农民别墅建上山、旅游游客玩上山”新的“五上山”。 2001年,挂甲峪村成立了北京天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仅2005年,就实现收入10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80名村内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年全村总收入达到了1500万元,人均收入从不足300元到超过了8600元。2006年张朝起荣获世界生产率自主创新中国十佳代表人物。
挂甲峪今天的美丽景色,是张朝起早就预见到的。在他的设想里:农民住进小别墅,城里游客则住进了小木屋,在灯火通明的旋转餐厅里吃着有机水果、蔬菜、鸡鸭鱼肉,欣赏着山村风光,这就是挂甲峪的发展画卷。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