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会喂,她也不给孩子换尿布。”她产下女婴,孩子该如何抚养难倒众人;“我给她接回家,那我的家庭就完了。”家属为何万般无奈,这对母女的未来在哪?
敬请关注 cctv12 每晚 20:00 《大家看法》
101°热度故事:不一样的母亲
“出院 你怎么自己就出院了?”
“医生开的。”
“医生给开的啊!那还有人呢,家属呢?”
“不用家属啊。”
“不用家属?那你自己走能行吗?”
“行,到时候打车走。 ”
“你打车走啊?”
2006年11月7日,沈阳市妇婴医院住院楼里走出了一位怀抱婴儿的产妇。和其他产妇不同的是,这对母婴的身边没有任何亲属陪伴,产妇的身上甚至连一件御寒的外衣都没有。
“你先别走呢,我给你找一件衣服行吗?这样会出事的。你正在做月子知道吗?”
“你别这样缠着我,不用了,谢谢。我打车走。”
“你们医院今天怎么让她出院了呢?”
医生:“哪是让她出院的,咱没看住她,她跑出去了。”
“那不可能,跑出去?你们都签字了。我也看到医院签字了。”
这位正在打电话的人是刘先生家住沈阳市,此刻,刘先生正在紧急查找堂妹的下落。而11月7日那天独自抱着孩子离开医院的母亲,正是他的堂妹。没有外衣、没有亲人的陪伴、独自一人办理出院,对于一个刚分娩后没几天的产妇来说,这一切都显得不可思议。
刘先生说,他的堂妹叫刘洋,26岁,但却在住院登记时显示为名叫刘百万,49岁。产妇的姓名和年龄为什么会在住院生产期间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呢?
刘先生:“她本身有病,精神不正常,间歇式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她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自我自制能力都没有。”
刘先生说,自己这个名叫刘洋的堂妹是一个确诊多年的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她,四年前她的父亲和继母无奈离婚。2005年4月份,她惟一的直系亲属监护人父亲也身患癌症去世了。
刘先生:“她的父亲死了,她就失踪了,找也找不着了。她原先和父亲租房住。”
刘先生说,这次堂妹住院生孩子他之前一无所知,是在11月3日上午接到了刘洋以前继母的姐姐打来的电话才知道的。
刘洋的二姨:“11月3日凌晨3点多,她就打电话,打电话告诉我说二姨我要生孩子了。我当时挺惊讶的。”
接到这个电话,刘先生一下子紧张起来。堂妹本身是个精神病人,也没有一个可以照顾她的亲人在身边,生了孩子怎么办呢?
刘先生:“我当时心情忽一下子。你说她没有能力,她生个孩子怎么养活?我要知道绝对不能让她生。”
刘先生说,堂妹刘洋患有精神疾病,本来就没有什么自我照顾、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又多了一个孩子。那么未来刘洋和孩子会到哪去呢?她们的生活又应该由谁来照顾呢?
眼下对于刘家人来说,顾不上考虑这对母女日后的生活及抚养等一系列问题。刘洋抱着孩子究竟去了哪里?她又为什么出院?怎样才能查出母子俩的下落成了当务之急。几经查找,距离刘洋和孩子失踪15个小时后,刘家人终于打听到在沈阳和平区北市场一带有人见过刘洋。
邻居:“第一次看见她就觉得精神不正常,挺大个肚子搬来的,一个人抱着狗,也没有啥。”
邻居:“瞅着她人那样,可悬乎了。就那样,每天这样,呆呆地。”
知情人说,早在一个月前他们就注意到一个短发戴着眼镜的年轻孕妇一个人租下了这里的一间平房。但从没见到过有异性来过,孩子的父亲是谁他们也不清楚。
邻居:“她说是我跟男的分手了,我说分手了你养活不起孩子,她说有我吃的就有她吃的。一个小孩吃能用多少钱?”
在知情人的引导下,11月8日上午,在一间违规搭建的简易房里,记者和刘洋的家人找到了出院后失踪的刘洋和孩子。这是一间不足六七平方米的小屋,这里没有电,更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刚降临人世六天的女婴正在襁褓中睡着。
记者:“现在这个孩子取名字了吗?”
刘洋:“她叫爱爱。”
记者:“噢,是谁给她取的?”
刘洋:“我给她取的。”
记者:“为什么给她取这个名字呢?”
刘洋:“就是挺好听的吧,有爱情、爱心,有爱情爱心的意思。”
尽管初为人母的刘洋此时看上去神智清醒,但我们注意到刘洋不会喂奶,也不会照顾婴儿。
刘洋的二姨:“你看她本来就有母乳,她不会喂,她也不给孩子换尿布,母亲的天性她都没有。那你说孩子怎么长大啊?孩子跟她在一起只有死亡一条路,自己也不喂她,也不抱她,甚至哪天给她卖了,给她摔死、掐死这都有可能。”
为了证明刘洋的病情,刘先生向我们出示了一张2004年沈阳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诊断结果,上面显示刘洋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为了了解刘洋的病情,我们又辗转找到了曾经做过刘洋继母的张女士。
张女士:“我们在一起也没法生活,她在家挺吓人。我现在住的房间你到那里看,那个门就是她跺的、她踹的,就是我家那门痕迹还有,那柜子还在那放着呢。都是她砸的。上来那个劲反正挺吓人的。”
张女士介绍说,刘洋上学期间学习成绩非常好,师范中专毕业后被先后分配到两所沈阳市重点小学,但都因为精神疾病发作没办法工作。她的父亲曾经辗转两家医院为她求医问药,甚至为了治好刘洋的病卖掉了唯一的房子,但效果仍然不好。
张女士:“她是其实挺聪明的孩子,但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她上厕所时候都不能随手拉绳冲厕所,就到这种程度,你说她怎么能照顾孩子呢?她本身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的,我们马上研究想办法。”
对于刘洋是否有能力抚养孩子,和她曾经生活过的人都投反对票,而且所有的人都想急于搞清楚那个让刘洋怀孕的男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呢?
如果能够找到他,关于孩子日后的抚养问题似乎就能迎刃而解。但让人意外的是关于孩子父亲是谁,刘洋本人矢口不提。
刘洋:“我俩感情不和。”
记者:“感情不和,但是宝宝怎么办?宝宝她没有爸爸怎么办?”
刘洋:“没有爸爸就跟单身妈妈一起过呗。”
但刘先生却告诉我们,之所以刘洋这样说,其实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真正是谁。
刘先生:“刘洋她本身都不知道是谁,怎么去找?”
刘洋的二姨:“她不知道保护自己,怀孕、和别的孩子瞎扯。”
孩子的父亲找不到,孩子的母亲又没有任何抚养能力。那么,在刘洋的亲属中能否有人愿意做刘洋的监护人把母女二人接回家呢?
刘先生:“可咱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接她。接她行,回家了,我给她接回家了,那我家庭就完了。”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刘先生:“她闹啊、作啊。那我家庭就完了,毁了。”
张女士:“我毕竟和刘洋爸爸生活那么多年,而且这孩子也叫了我一声妈。我们就是尽最大努力,我们有多大能力我们使多大能力。但是咱们能力也是有限的,她现在不知道给孩子喂奶,真跟她嫂子说的,刘洋说我就把孩子放家里,我出去赚钱,没有人管那不饿死了?她现在根本不懂这知识,她以为带孩子像养小狗似的。”
没有法定监护人,没有像样的住所,没有生活来源,没有自理能力。经过商量,刘先生想到了将刘洋母女分开这个办法。
“希望有关部门给这孩子送孤儿院,送给好心人抚养。她本身都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要这孩子也是白要。”
但在家属看来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却没有得到刘洋本人的认可。
记者:“孩子能离开你吗?”
刘洋:“当然不能了。她离开我更不行,我也不可能。我是监护人,我对她得负起责任来,对她一辈子得负责任。”
孩子被抚养难,被送走也难。刘洋这对母女的未来在哪儿?为了避免日后相似的悲剧,什么样的方式和办法才是对精神疾病患者最有效、最可行的呢?
全民互动:谁来照顾刘洋母女的生活?
主持人张绍刚:按道理来说,应该是由她的直系亲属来照顾。但是刘洋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堂哥和继母没有这样的能力,刘洋的亲生母亲已经多年找不到踪迹。在这种前提下,刘洋又有了孩子,而且还拒绝其他人对孩子抚养,所以刘洋母女的生活应该由谁来照顾,到底谁来监护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来进入我们今天的互动环节。现在先请导播帮我们接通刘洋的堂哥刘丛新先生的电话。
主持人张绍刚:喂,是刘丛新吗?
刘丛新:对。
主持人张绍刚: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的主持人张绍刚。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刘洋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的?
刘丛新:她学校毕业后分配当老师,当了几个月,期间就发现她有病了。
主持人张绍刚:刘洋现在和学校还有劳动关系吗?
刘丛新: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因为她爸活着的时候,全是她爸处理这事的。
主持人张绍刚:那你看现在刘洋已经找到了,以后怎么照顾她们母女生活的问题?想过用什么方法帮她?
刘丛新:就是说想过用钱、用物,或者说给她接回家,但都没有能力帮她。因为咱这都好几口子住一个房子,回头你给她接回家了,这家不就乱了嘛。
主持人张绍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她们娘儿俩以后的生活也是个难题?
刘丛新:是,是。咱们也想帮,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主持人张绍刚:好,谢谢,谢谢刘丛新跟我们电话连线。有什么消息我们随时沟通好吗?
刘丛新:好的。
主持人张绍刚:谢谢,再见。
主持人张绍刚:大家想一想,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然后如果真的进来一个精神方面有疾病的人,想起来是件头疼的事。那么从法律的角度上,到底有没有什么专门的规定?现在我们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一位司法鉴定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刘革新教授,听听刘老师有什么看法。
主持人张绍刚:喂,刘老师,刘老师,你好。我是张绍刚。
刘革新:你好,你好。
主持人张绍刚:现在的问题,刘老师,像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个案,父亲去世了,母亲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和父亲离婚现在也找不到了,继母没有能力,堂哥没有能力……
刘革新: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律的关系来说,应该是给她指定监护人。如果她那个堂哥要是愿意的话,就指定他为监护人。
主持人张绍刚:她的堂哥刚才我们刚连线,他也没有说不愿意。只是说家里面住的条件也不好,然后经济上也有问题。
刘革新:那就是有单位的交给单位,没有单位的交给社区街道。
主持人张绍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保这一块?
刘革新:对,对,对。
主持人张绍刚:刘老师,刚才您说到社保,现在电话线上我们也有一位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劳动法律研究所的左祥琦老师,我们听一下左老师针对社保这一方面的意见。
主持人张绍刚:喂,左老师,社会保障系统和资金对这些精神病人,没有直系亲属、没有直系亲属能够监管这种精神病人,到底是不是有监管职责?
左祥琦:我们国家的这种社会保障体制目前主要是在职职工的这种。也就是说,当一个职工在工作期间单位负责为他交纳社会保险,然后等他出现了一些需要救治,比如养老,社保基金会支付这样的一个待遇。但是像这个主人公刘洋,她本身的这种情况只能落到当地的居委会或者是民政部门,这样的部门身上了。
主持人张绍刚:但是实际上你在操作过程中呢,我们大家知道居委会他是很难拿出这样的钱来的。
左祥琦:没错,没错。那么对于民政部门,虽然他有一定的经费,但是目前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说要多少额度用在这种专门给精神病人的监护上。
主持人张绍刚:刘老师,刚才您也听到了左老师的意见。如果街道居委会,包括当地的民政部门说我们的费用有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刘丛新:那这个就是,这只能说在对精神病人管理方面法律上也遭遇这种尴尬。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法律上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是靠着政府拨点钱、弄点基金,然后来解决。
我觉得这事是这样,如果民政部门和街道都不拿出钱来,作为刘洋的非直系亲属,她现在还有堂兄,堂兄他完全也可以以这种厉害关系人的这样一种身份去请求法院,要求街道或者民政部门来履行这样的法定义务。
主持人张绍刚:我们今天讨论的事情有特殊性。左老师,她刚生了孩子嘛,还有一个孩子,不管怎么样孩子是无辜的,左老师有没有什么意见?
左祥琦:实际上刘洋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做这个孩子的监护人。所以这个孩子的监护人也应该归当地民政部门或者是居委会。
主持人张绍刚:相当于是有义务又照顾母亲又抚养孩子,对不对?
左祥琦:对,对,对。
主持人张绍刚:好的,谢谢两位老师今天跟我们电话连线。好,谢谢,再见。再见刘老师,再见左老师。
主持人张绍刚:我们今天讲到的这个故事里面,其实有很多东西两位专家都很难以回答。这说明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但是具体到刘洋的这个个案,大家都在想刘洋现在身体怎么样,孩子现在身体怎么样,到底她们母子的生活问题有没有得到基础的改善和基本的解决呢?精神病人刘洋产子一事经沈阳媒体披露后,一时间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我们马上研究想办法救助她们。”
主持人张绍刚:2006年11月8日上午,沈阳市和平区民政局,刘洋户口所在地的街道
派出所等部门决定立刻将刘洋母女接出简易房,暂时接到一家宾馆过冬,感觉挺好的。
栏目介绍
《大家看法》,力图通过大家参与和独特角度,呈现高热度新闻故事、解读高关注度新闻话题,并通过展现见仁见智的缤纷看法、针锋相对的犀利观点,缩短人们与新闻之间的距离。
鲜活热辣的新闻故事,精彩纷呈的思想表达,正是《大家看法》的生命与灵魂。每晚八点,央视社会与法频道。
《大家看法》,您可以参与的新闻!
首播时间:每晚20∶00 重播时间:次日8∶15 12∶30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