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近年来靠海水养殖业,百姓钱袋子鼓了,官员政绩也有了,但这些地方政府却患了短视症,对关乎长远利益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忽视,使违规行为有恃无恐,终酿大祸
“红心鸭蛋”事件还没结束,多宝鱼事件又接踵而至。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在近期专项抽查中发现30种多宝鱼样品药物残留全部超标。这一消息发布后,很多城市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措施,彻底清查使用违禁药物的多宝鱼,严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多宝鱼流向市场。
不久前“红心鸭蛋”被曝光后,事发地政府部门也都开展了紧急行动,几天时间里就控制了相关责任人,查封了问题企业,全国各地的“红心鸭蛋”纷纷下架。
对问题食品的清查、查封等一系列紧急措施,充分反映了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然而,和事后被动的“救火”相比,事前主动的防范更为重要。
实际上,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抗生素甚至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早已屡见不鲜,并曾使一些地方的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损失。由于研究发现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2002年4月,我国农业部就已规定硝基呋喃类化合物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四年前就已明文禁止使用的药物,为什么在一些养殖户那里还在使用?从可以看出,多宝鱼产地的有关政府部门似乎并没有根据各自分工,认真落实禁令,指导养殖户科学使用替代药品,也没有有效制止在生产和流通环节违反禁令违规用药的行为。
其实不仅是多宝鱼,过去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由于当地政府平常不作为或少作为,等到问题揭出来,往往是“发现一个点,牵连一大片”,多年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瞬间便轰然倒塌,给当地产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多宝鱼事件之所以发生,关键在于有些地方对海水养殖业的“法外施恩”。在这些地方,近年来依靠海水养殖业,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政府官员的政绩也有了,表面上一片繁荣,但这些地方政府却患了短视症,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对于关乎长远利益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却严重忽视,使违规行为有恃无恐,最终酿成大祸。
(记者王学江 周慧敏)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