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只知道“茶叶”和“功夫” 报上仍可见“攻击”和“威胁”
对印度来说,中国还是个需要增进了解的国家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3日结束了对印度的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是印中关系史上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将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 中国和印度同为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目前又同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作为近邻的中印两国,更需要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在印度国民的眼里,中国又是怎样的呢?
百姓了解少
天性好奇的印度人喜欢主动同身边的外国人打招呼,而见到东亚面孔的外国人,一般都会先猜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新加坡人,在得知是中国人后,不少人会惊叹一声。虽然绝大部分印度人知道他们爱喝的茶最初就是来自中国,但真要聊起中国,大部分印度百姓知道的就不多了。
新德里南部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娘就曾经很实在地告诉记者,她只知道中国制造的玩具又好又便宜,因为她店里销售的玩具几乎全部是“中国制造”。虽然印度厂商也可以制造出类似的玩具,但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方面都无法跟“中国制造”相比。除此之外,对于老板娘来说,她所知道的与中国有关的事情便是中餐了。可是中餐在印度的价格非常贵,不是她可以随意消受得起的。
对于一般只受过中等教育的印度人来说,中国更多的是一个地理概念。记者曾经碰到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只知道中国,却不知道北京、上海。对于印度年轻人来说,最熟悉的应该算是中国“功夫”了,印度的电影频道没少播放各时期的中国功夫影片,音像店里也可以买到这类影碟。成龙、李连杰这两个中国功夫巨星是他们可以脱口而出的中国人名字。
相比较而言,印度的知识阶层,特别是那些有机会去过中国的人,就大不一样了。记者在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加尔曾经碰到一位印度老太太,她得知记者是中国人后,马上表示,她去过香港,并有幸到深圳看了看。她毫不掩饰中国现代化程度给她带来的震惊。而多次到过北京的印度英迪拉·甘地公开大学副校长则对中国电影偏爱有加,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所钟爱的宝莱坞歌舞片,她却认为空洞没有深意,不如《我的父亲母亲》这样的中国电影耐看。这位大学校长对中国的物品也十分偏爱,在她的家里,记者甚至看到了“决明子”茶。用她的话说,接触中国,才发现中国有那么多吸引人的地方。
但绝大部分印度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印度战略学家拉贾·莫汗就此表示,推进旅游这种民间方式是增进中印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有效办法。目前,出国旅游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但到中国大陆旅行的印度人还不多。
媒体报道多
虽然印度百姓对中国的认知还有些局限性,但印度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在最近两年则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印度报刊上关系到中国的报道和文章数目大增,以往三四天才看到一篇,如今几乎是天天有与中国相关的报道。
《印度教徒报》评论版上,经常出现该报驻中国记者的文章,从中国航天业的发展,到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印度快报》则每周都有一个专栏,由国际问题专家撰稿,专门分析最新的中国方面的动态问题。而在经济版面上,中国的消息更多。
印度媒体工作者对中国的关注程度更高,他们乐于向中国记者打听的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从青藏铁路,到北京的消费水平,到城市的发展、户籍制度、农民生活。
爱同中国比
喜欢同中国比较,这应该算是印度媒体里最突出的一个现象。特别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问题。6月15日的《印度快报》头版头条文章的标题就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瞄准中国、韩国的增长道路。《印度教徒报》今年3月则在评论版用了半个版面的文章称赞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文章说,虽然印度的软件业世界知名,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上不如中国。今年5月,印度的手机用户超过了1亿,印度媒体在报道里就不忘提及中国,拿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说事儿。报道说,印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发展最快的手机市场之一,不过目前还落后于中国。
印度人好与中国比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中印作为邻国,在诸多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同为地处亚洲的发展中大国,均有超过10亿的人口数量,经济改革为两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中国的改革开发比印度早,确实有诸多地方胜过印度。二是,国际舆论也热衷将中印的经济发展作为对比。讨论中印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劣一直是热点话题。
仍然有“杂音”
记者的一位印度朋友曾经坦言,5年前印度媒体上对于中国的报道还是负面消息多,动不动就会有“敌人”这样的字眼出现,而现在,媒体的报道已经改变了很多。确实,印度的主流媒体上分析中印关系的文章内容一般较为客观,不过“威胁”这样的字眼儿也时有出现。
本月印度裔富豪米塔尔旗下的钢铁公司成功并购欧洲阿赛洛钢铁公司后,《印度时报》分析文章的标题就是“对于中国威胁的回答”。文章大意是,钢铁行业是垄断行业,中国去年的钢产量达到3.49亿吨,世界的其他低价钢厂都面临着中国的威胁,米塔尔成功并购阿赛洛正是为了对抗来自中国的钢铁制造的威胁。
此外,印度媒体在涉及到中国的报道上,往往在一些细节地方出现问题。《印度快报》在报道中印两国就重开乃堆拉山口问题举行会谈时,文章最后一句说,乃堆拉山口是在1962年中国“攻击”印度之后关闭的。而《印度斯坦时报》曾有一篇题为“连狗都不吃”的文章,用调侃的口吻片面报道了不少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多少流露出了印度人不服气的心理。
不过,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今年5月访问中国时就表示,亚洲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印两国的共同发展。印度著名战略学家拉贾·莫汗也认为,中印没有必要成为敌人,虽然两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但只要这些竞争是健康的,就没有必要为此担心。相信随着中印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印度人心中将不会只是“茶叶”和“功夫”。
赵新宇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