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东亚合作论坛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开幕,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七十余位专家济济一堂,针对东亚地区局势和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以下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敏谦讲话。
张敏谦:很高兴参加这个会,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准备的那么充分,因为我们今天下午的议题属于在东亚安全构建过程中中日韩的责任与作用。
从一个区域角度来讲,看安全机制的构建,大家回想一下,我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东亚的安全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包括中当时的中、美、日,经过多次三边的讨论和探讨,从东亚现有的安全机制我基本的判断我们是有的,包括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所以我们安全机制的缺失比较深。最近有朝核问题,中日关系在所谓政治层面的冷,相关的引起对中亚或者东亚安全机制缺失的忧虑,这种忧虑像美国12月1日也要开一个东亚安全的会,好多地方都开东亚安全的会。这普遍反应大家对安全机制的缺失的忧虑,问题在于东亚的实际情况,如果同整个欧洲相比的话,如果欧洲属于强安全机制的话,以东北的情况我想很难达到强安全机制的构建。
原因很多了,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属于安全机制的构建需要基于某种共同理念、共同价值基础上的相互信任。我们从这个方面解决一下对呀,他们说离我们达到这个条件相去甚远。
包括刚刚日本这教授也谈到了队伍中国本身的担忧,认为中国由于内部的问题很可能导致为了转移危机,对外部行为非理性的走向。由此想大我们在90年代,我记得1994年以后太阳岛朝鲜核问题的时候,我们美国朋友经常有一个观点,朝鲜必定要崩溃,机遇宾深对朝鲜本身内政走向的判断。基于这种判断对朝鲜采取了强势的策略手段,事实证明这是失败的。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国家之间,尤其从东亚一个区域的家度来讲,对于内部的事情关心,但是并不能因此引起对对方完全的不信任,正如我们今天看待日本。我们也可以说日本安贝上台以后,尽管表现出按积极的态度,为改善中日关系,但是从战略层面上至少我们看到他把中国没有看成朋友,或者加可以接触的对象,战略上的是竞争对手的角度。
假如说基于这样的理念互动的话,包括我觉得这里边中国同日本、日本同韩国,如果都基于这么一种理念互动的话,我相信我们要达到基本的共识或者基本的信任都很难,更难达到所谓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我对我们东亚要走向类似欧洲的那种强安全机制,一个我想难以达到,另外一个我们不见得非走那条路,因为我们条件不具备。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包括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概念,今天的主题也很好,构建和谐的东亚。首先我们确定有不和谐的方面,首先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不和谐的方面,我们首先需要的时候改进什么,所以我的鸡蛋想法,从构建东亚安全机制的最重要的是中日韩三方之间建立互相,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候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重心。要建立基本的互信最重要的是看对方以一种朋友,或者未来的潜在合作伙伴这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假如从对手的角度这种互信不可能建立,而且越走越远。
第二,从东亚安全机制构建的角度来讲我们无论如何要考虑美国的因素,我们不愿意或者没有办法排除美国因素在东亚构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或者作用。这应该属于在我们未来讨论,假如今天德惠由美国学者参加的话会更好,达到交流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分析,包括中国基于建立和谐社会,包括胡锦涛说加强合作、繁荣。我们也看到包括日本的安贝首相和韩国的卢武铉总统,也要在下一届会议上也提出三方首脑的会谈,包括在第一节政治比如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文化方面怎么加强合作,这也是我们东亚最主要的判断,冷战以后的变化属于综合安全的概念。
我们一个基本思路,实际上现在从正在走的路子,从低政治领域逐渐向高政治领域的发展,我们都在向这方面的努力,随着时间的累积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谢谢!(成长)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