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东亚合作论坛25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七十余位专家济济一堂,针对东亚地区局势和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以下为专家发言。
主持人王行虎:谢谢吴永达教授,下面请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寺田强先生。
寺田强:大家早上好!我是日本21世纪政策研究所的寺田强,因为我是做能源方面的研究,这次是从东亚的合作关系方面考虑跟能源关系有关的一些想法,在这里跟大家共同交流。实际上在我从日本来中国之前,国际能源机构IEO发表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书是比较重视中国能源方面的利用,我对此也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我想在世界上各国对中国能源问题也都比较关注,首先我还是想让大家共同看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想一想能否在能源这个领域中日韩三种形成合作。
第一点,介绍一下两个比较受人瞩目的报告书,一个是IEO国际能源机构2006年度的报告书。这个报告书当中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中国煤炭的利用开始再次的增加,而增加的80%都是因为中印关系的发展造成的。
第二,在2006年到2030年之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加,这个等等的80%可能也是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而增加的。
第三,节能和效率的改善将成为目前各国的当务之急,消费阶段的节能是比制造能源阶段的节能效率是要好得多的。比如说与其说在发电方面节能,在家庭利用以及汽车的使用方面的节能能够比电厂的节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强调了原子能利用方面的重要性,当然这在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关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方面有很多的研究,这是在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中首次把原子能利用作为一个重点提出来。
第二点,11月17日在肯尼亚开幕的报告会上有一个尼古拉斯斯坦尔博士发表的报告书,这个报告书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这份报告书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斯坦尔博士在报告书就说,如果现在不加紧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会错过一个良好的解决时机。即使从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资金可能要占到GDP总量的3%以上,如果现在错过这个时机放任这一问题的话,今后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能要占到GDP的15%甚至更多,这个客观点一出来在11月17日这个会议当中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但是这个观点也是在世界能源问题的专家学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世界的能源领域有了这样一些新的观点产生的情况下会对中国的能源问题产生什么影响呢?我想在中国能源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于煤炭的利用还是非常多,中国70%左右的能源还是依赖于煤炭,因为中国本身煤炭的储藏量是很丰富的,所以中国煤炭的进出口是很少的,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70%以上的能源都是通过煤炭。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值得关注的问题,煤炭的问题也将成为国际问题,因为它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对全球气侯产生影响,也是引发一些国际问题。
第二,就是现在比较关注的石油问题。有两个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右边的是石油,国内中国石油的进口量是在飞速增长的,我们可以预想得到今后可能中国也会扩大石油的进口。
第三,能源效率的改善,但是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些很好的进展。现在中国的每一个GDP单位的能源消费量可能比日本大了6.5倍,是美国的3.5倍左右。中国靠右的图是展示了中国2002年到2004年,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中国能源利用的效率是在减少的。
对于能源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寻求解决的方法呢?我想到的是三个:
第一,运输、交通。
第二,家庭消费。
第三,能源转换。
首先看一下交通方面。很遗憾交通部门大多数都还是依靠于石油,左边这个图是在日本交通旅游运输部门能源消费的情况,后边是货运部门的消费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客运方面的能源消费是不断增加的,而货运方面的能源消费基本上是缓慢增长的过程。
第二,家庭方面的一些努力。家庭方面的能源消耗,像冰箱、洗衣机大多数消费的是电力,我觉得这一点是中国需要加紧改善的。像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松下,很多电器厂商在节能电器方面投入是很大的,相信会给中国带来很的好经验。
第三,能源转换,这里主要说的是发电。因为在中国能源发电大多数还是依靠煤炭为主,现在在中国是9机的发电机组,在日本是54机,4800万千瓦,韩国是18机,1700万千瓦,在中国现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比较薄弱的,今后还有待于改善。
第四,三国之间如何在能源方面达成合作关系呢?虽然在个别国家之间有能源和环保的合作,但是在国与国能源方面的合作关系,或者如何创造有益的商业运营模式现在还是一片空白。当然这方面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政策性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恩可以请一些既了解现场技术,也可以请一些战略专家,包括一些政府方面的能源搭建一种共同对话合作的平台。
还有一点,目前在亚洲地区这种军事上的共同体是没有的,原子能方面的共同体是没有的,我们能否在能源方面搭建一种合作的平台呢?就像北约组织以及欧共体他们当初的建立也大概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最终也是从煤炭、钢铁同盟,建设到欧共体这些,我们也可以作为参考。(成长)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