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东亚合作论坛25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七十余位专家济济一堂,针对东亚地区局势和面临的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以下为专家发言。
主持人金炳局:下面是评论的时间。
主持人姜跃春:我们有两位指定的评论员。第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翟昆。
翟昆:下面我想大致评论一下。
第一,郑琎永先生,他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未来东亚地区合作的模式是什么,他提出两种模式,一个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当中有两个矛盾的方式,一个是以10+3为蓝本,再一个是否以东亚峰会为蓝本。再一个,他提出另外一个模式,在这个地区当中是以多个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网络,而且在合作当中韩国会发挥一个中介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我对此都表示赞同,而且认为在这个领域中他的研究是非常前沿的。
我的问题是,他当中也提到在这个地区可能会形成分别以中日为主导的两个集团,我的问题就是,第一,这两个集团一定会形成吗?因为在昨天郑德龟先生的演讲当中曾经提出来,在亚洲地区存在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的对抗,表面上看可能是对抗,实际上围绕共同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整体。第二,在他的论文当中没有提及,如果要对抗这两个成员各自是谁?第三,如果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主导的话,是否意味着以后东亚的合作模式将会改变,不是现在的10+3,而是另外一种模式?
第二,张小明先生,我觉得他论文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历史视野和一个比较宏观的视野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研究指导,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指导性的研究问题。首先否定了前两种模式,就是朝贡体系以及大东亚共荣圈的模式,营造第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考虑三个问题,一个是开放性、封闭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主导问题,是几个国家主导还是一个国家主导,第三个问题就是中国或者其他大国在这当中的作用。我觉得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所以我的一个提问或者一个引导性的评论方向就是,第一,能否把你们的问题进一步系列化,因为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第二,涉及到主导权的问题,可能不仅是一个国家主导或者几个国家主导的问题,而是可否可以以地区集团的形式主导?第三,你刚才也有所触及,东亚共同体您也用了一个西方的概念,就是说用东亚共同体这个概念能否来解释朝贡体系?我觉得你当时那个解释挺好的,所以我觉得不用说了。
第三,李正男女士,我觉得她提出来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东北亚三国的人口大流动应该是以一种社会化的形式来形成东北亚共同体的形成,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您过分求证这种论证过程而没有更多的结论性的东西让我难以评判。其中我听到的一个结论就是,其实是东北亚人口大流动是上升的,但是各个政府的政策是相对封闭的,所以我就有一个问题一个建议,一个问题就是,在座的各位能否提出一些反例来证明中日韩三国是鼓励人口流动的。第而个建议就是,中国香港地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导演王家卫,他导演的名片叫《2046》,非常生动细致的刻划了东北亚人口是怎样流动的,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
第四,韩彩珍女士,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她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东北亚的合作没有到达制度性的层面,而是非制度的层面。对喜欢的观点是,她认为东北亚各国在自我认同上已经脱离了共同认识,我决定这点是非常漂亮的。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论,长期来看,东亚的这种共同的意识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第二,您刚才也提到在共同文化上实际上是被割裂的,我想是不是产生一种新的共同的东西,我们都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我们认为西方的文化改造现有的文化是共同点,我们也在共同的抵制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这是否在新时代形成一种新的共同点,而不至于使这种共同文化割裂?
第五,金莊洙先生,我觉得他的观点可能跟他的韩国同行恰恰相反,我听到了一个观点是说,在一部分人当中跨国流动越强反而亚洲意识越弱,这个正好跟李正男女士的观点是相反的,所以我有几个问题,第一,您的抽样标准是什么?您怎么作出这个结论来的?第二,大家能不能提出一些跟他这种比较相反的观点,并且有一些更好的实证,可能更加有利于他今后的研究?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在我们国家也曾经有人做这种抽样性的研究,但是为了抽样的标准不是很好,而影响了结论的客观性。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和一个建议,问题是针对金灿荣院长的。昨天他提到中国像新手司机,在没有撞到东西之前是很积极的,所以是积极的推进者,您认为他第一次撞车可能是什么事件?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柏松的先生的文章。第二篇推荐文章,就是我个人的文章,就是被大家共同忽略的文章,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是东南亚和东北亚共同进行,如何处理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东征)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