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11月21日报道,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启动评优短信平台,仿照“超女”模式,让学生发短信投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活动主办方称,这是对选举方式的新尝试,是一种民主的体现。
北京林业大学的这个评优短信平台,不以赢利为目的,每条短信费1毛钱,这一点无疑值得称道。 以“超女”模式来扩大评优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评优的热情,其初衷也值得肯定。不过,要说这种短信评优是“一种民主的体现”,我不以为然。短信评优更像是一种校园游戏,一种集体娱乐活动,它跟民主关系不大,不过是一种民主的花架子。
从一般意义上讲,“广泛性”是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参与选举的人越多越能体现民主。可是,具体到某一次民主选举,却存在一个选举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就短信评优而言,具有选举主体资格的人,就是林业大学的全体师生,校外人员无权参与。因而,短信评优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它将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挡在了选举门外,短信评优的“广泛性”不足;另一方面,在手机不实名的情况下,评选主体资格无法认定,无法排除校外人员参与到这种“民主”活动中来,通过短信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很可能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们的意志。
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些参选学生跑到校园外去“拉票”,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我们经常说,民主在于细致的制度安排;没有细节上的民主,就不可能有整体上的民主;民主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在手机不实名的情况下,短信评优就是一种“看不见的方式”,这种方式造就不出真民主。
所以,我更愿意把短信评优看成是校园游戏,一场用来活跃校园气氛的集体娱乐活动。若真要民主评优,办法也很简单,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票就是。虽然这种办法不像短信评优那样时髦,甚至显得有点笨,但许多真正的选举,不都依然采用这种笨办法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 文/晏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