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其他新闻媒体和省级青基会,共同发起了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目前,该活动已筹集社会各界捐款一亿五千多万元,资助了三万八千多名农村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赵彦玲的家在吉林省敦化市的路家村,父母亲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由于要给一个孩子治病,还要供三个孩子读书,家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十分困难。 在这样的条件下,赵彦玲一直上到了高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然而到了高考时,他们全家人发愁了。因为按照赵彦玲的成绩考上大学不成问题,可考上之后的一大笔费用家里无论如何是拿不出来了。
就在她们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圆梦行动》摄制组来到了敦化市。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圆梦行动》节目播出了赵彦玲的故事。节目播出之后,许多人表示要资助赵彦玲。现在,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赵彦玲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年级的大学生了。
据介绍,“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目的就是要帮助像赵彦玲这样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从今年6月到10月,《圆梦行动》一共制作播出了51期这样的节目。这些节目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用爱心搭建了社会互动的平台,产生了良好的媒体影响力。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显得更为实在。“从小刻苦读书,长大上大学”成为这些孩子最宝贵的梦想。画面中的这个女孩名叫赵彦玲,今年她的高考成绩超出当地重点分数线40分,然而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境的贫困却让她在大学校门外徘徊。赵彦玲的大学梦能不能圆呢?
解说:
赵彦玲的家在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的路家村,父母亲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小时候因为意外事故成了聋哑人,后来考上了长春市特殊教育学院的本科。而家里为了给哥哥治病,供三个小孩读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当时,村里也有人劝赵彦玲的父母,干脆让她回家帮家里干活算了。
赵彦玲:
人家村里人都劝我爸我妈,说小姑娘供(上学)没有用。我就不信,我就不信小姑娘非得比小小子差,我就非得要做给他们看。每次成绩稍微下降点,我就使劲往上追,使劲往上追,我就非得要超过他们,我就非要得第一。
解说:
从小赵彦玲就非常懂事,学习也很刻苦,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当地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女孩读书很厉害。他们家里的土坯房成了危房,没有钱翻盖,仅有的一铺炕上睡了全家的五口人,学习、吃饭也都在这上面。每天帮家里干完活之后,赵彦玲才开始读书、学习。
赵彦玲:
我初中的时候、小学都在这儿,都在这炕上,我妈妈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睡那边,我们这边不铺被,就在这儿学习。晚上那个灯也暗,也照不着,有时候实在看不着了,就是到晚上看不着,就把桌子搬到这底下,搬到灯光底下蹲着写,也没有板凳,就蹲着。
解说: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赵彦玲一直上到了高三。然而到了今年6月高考之前,他们全家人都发愁了。因为按照赵彦玲的成绩,考上大学不成问题,可考上之后,这一大笔的学费和路费,家里无论如何是拿不出来了。
赵彦玲:
大学在我心像个圣殿一样,对我来说,那里充满了知识,也充满了乐趣,更充满了挑战。大学对我来说,是我读书的一种追求,我渴望上大学。
解说:
就在他们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央电视台一个名叫《圆梦行动》的摄制组来到了吉林省敦化市。赵彦玲的情况让记者们感动了。
牛彦敏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圆梦行动》节目组:
她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大学在她心里像圣堂一样,在里面有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就是这么一个圣堂的地方,这个圣堂的比喻让我心里感到她没有加思索,我觉得如果说一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圣堂,但是又进不去,她心里是何等的痛苦,但是她没有表现出来,她当她父母的面她从来不说,所以我们心里非常难受。我们总是想如果能通过我们的报道,一个人、两个人汇集了很多很多人愿意为这个事情来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觉得这样会是我们尽到了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
解说:
今年的7月11日,赵彦玲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圆梦行动》特别节目中播出了。从这一天开始,她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牛彦敏:
我们的节目播完之后,办公室的电话立刻同时响起,而且很多人打到我自己的手机上,跟我说要去看这个孩子,然后跟我说要去为这个孩子尽一份力量,然后问我怎么来联系这个孩子,非常非常多的人。
赵彦玲:
节目报道之后,我就只记得当时我们村里的信几乎都是我的,就是所有的信只要一广播,肯定是我的名字。
解说:
高考之后,赵彦玲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了。后来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她终于进入了这所理想中的大学,现在已经是社工系一年级的大学生了。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33家省级青基会共同发起了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共同关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目的就是帮助像赵彦玲这样考上了大学,但是又没钱去上学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为了寻找贫困大学生,在云南、在广西、在吉林、在宁夏等地,参加《圆梦行动》报道的记者和贫困地区的学子们共同生活,共同体验着他们的困境。
贾泱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圆梦行动》节目组编导:
比如我们做的一个《沉重的翅膀》里面有个兰锦娜,兰锦娜她的父亲是一个中学教师,通过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对她保守着一个秘密,她父亲已经患了癌症,还是肝癌,这个孩子不知道。我们当时在高考之前对她采访,我们内心里面也是有点抵触,觉得对这个孩子没法采访,你跟她说,让她知道了,这肯定影响她的学习,你不问她父亲的病,可能对我们的节目来说是一种缺憾。
解说:
这个女孩名叫兰锦娜,由于她的父亲身患癌症,家庭陷入贫困,而这一切,高考之前的兰锦娜似乎并不知情。为了不影响兰锦娜的高考,记者们决定和大家一起暂时善意地隐瞒他父亲的病情,这样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画面中的兰锦娜始终充满朝气,笑容满面。然而等到高考结束后,当记者问兰锦娜是否知道父亲的病情时,她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贾泱:
高考之后跟她见了面,记者再问她的时候,问兰锦娜说你是不是以前已经知道你父亲得了肝病?她说知道,这我们就很震惊,知道了,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她说我的高兴是为了让我父亲知道他隐瞒我成功了,为了让他安心。所以后期在做这个片子的时候,我这个片子看了四次,因为我在初审,每一次都非常感动,就是这个孩子她不仅是一个贫困,就是她的贫困里面总是有一种精神。
解说:
身处逆境,却始终不忘奋发图强,这是这些贫困学子们的共同特点。从今年6月到10月,《圆梦行动》一共制作播出了51期这样的节目。
(播放资料)
哥哥:
我们俩谁录得好谁就走,走一个人就行了。
解说:
这是2006年夏天,一个家庭不为人知的约定。
妈妈:
就让哥哥去读好了。不是水灾的话,你也可以去读的,现在水灾就没办法了,你也不要哭了。
解说:
这期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帮助贫困大学生从家门走向大学校门。
姜秋镝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圆梦行动》节目组制片人:
像这个捐赠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有北京的大妈,她是拿低保的;也有住在敬老院里的阿姨,她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一个个人捐款最多的,后来我们了解他是用一个化名,化名叫丁一,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他是谁,那么他的个人捐款是四十七万多,资助了100多个孩子上大学。
解说:
在这这些捐款人当中,既有企事业单位,也有社会团体,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而当记者试图联系其中的几位进行采访时,他们却婉言谢绝了。几经努力,记者终于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叫王爱梅的捐款人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爱梅 北京退休干部:
我当时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就离开学很近了,所以我特别着急。它那个栏目播放的联系电话和捐助的方式我记不了那么快,所以我就赶紧又查的114,查114,查了青基会的电话。
解说:
王爱梅说是好心人搭建的这个圆梦平台让她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在圆梦行动开展的100多天时间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一亿五千多万元,资助了38000多名农村的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00万大学新生中,有40万左右的贫困大学生。为了让每一个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党和政府采取了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减免学费等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上了大学,然而也有一些贫困学子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政策。而在圆梦行动的倡导下,社会向这些贫困学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话是一位被资助的贫困生说的,它曾经让特地赶到北京参加《圆梦行动》启动仪式的篮球巨星姚明感动得落泪。从姚明到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正是被这些贫困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动。在《圆梦行动》打造的平台上捐出了一亿五千万善款,让38000多名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而圆梦行动这样一个大型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因为对社会产生的这种互动服务效果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