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驻华代表:中国在国际“抗艾”领域将从“学生”变为“老师”
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吴晶、吴小军)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国际“抗艾”领域将从“学生”变为“老师”。
来华上任四年来,贝汉卫“见证了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努力和成就”。他说:“中国在抗击艾滋病的斗争中取得的快速进展令我印象深刻,这得益于政府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
“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贝汉卫不禁回想起三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总理温家宝专程前往北京地坛传染病医院,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
“那是令人感动而难忘的重要时刻,象征着中国领导人新的政治意愿。”贝汉卫说:“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应对艾滋病,并且加入到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的统一战线。”
他说,中国为预防艾滋病采取了最好的创新措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新疆,在清真寺主持礼拜的伊玛目向信众传播防治艾滋病的知识。由于这些宗教领袖在当地民众中有很高威信,这样的课程自然是富有成效的。
然而,贝汉卫指出,虽然中国已在防止艾滋病全面扩散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的报告病例仍在上升,高危人群仍然存在,他们中只有小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例如免费发放安全套、戒毒康复服务以及洁净的注射器的提供等。
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严重存在。
“中国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将中央政府抗击艾滋病的意志贯彻到地方。”他说:“同时继续扩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受众,使这些措施惠及暗娼、嫖客、男同性恋者以及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吸毒者。”
贝汉卫强调,整个国际社会对艾滋病的意识普遍偏低,中国领导人与艾滋病人的握手无疑是为了消除公众普遍存在的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恐惧心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阻碍了他们正确看待以及有效地预防这一疾病。这种态度正在慢慢改变,但人们仍然需要获得更多的认识,了解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在获得高质量的医治后可以活得很久并且可以很好地工作。
贝汉卫说:“中国在不断加强国内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同时,也将在支持国际艾滋病防治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世界卫生组织愿意继续支持中国在防治艾滋病领域的努力。”
他透露,双方合作的重点将包括继续扩大优质的干预项目,完善艾滋病监测系统和防治项目监督评测机制,研究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和战略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和总结等。
此外,他表示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在抗艾药物治疗领域的合作。中国已经参与了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国际合作,如果中国继续涉足抗艾医药研制的其他领域,国际抗艾药物的成本有望降低。
“中国在国际抗艾斗争中有着明显的相对优势——中国全民动员抗击艾滋病,其巨大的影响和效果将超越中国国界。”贝汉卫说。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