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话筒”与天津的不解之缘
北方网专稿(记者吴宏):提起“金话筒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电波中清新、悦耳的声音;联想到电视屏幕上一个个熟悉的身影。2006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过后,再提起“金话筒奖”,人们还会联想到另外一个名字——天津。
“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莅津
“金话筒”里故事多 颁奖晚会上精彩多
提起2006年的“金话筒奖”,人们还会联想到另外一个名字——天津
“金话筒奖”落户津门
2006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是经国家广电总局上报中宣部批准的,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级的大奖,也是此类评奖中唯一的全国性奖项,同时还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原播音委员会和原主持委员会合并后的第一次评奖。 天津也搭上了这趟首班车。据了解,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决定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颁奖活动连续3年落户天津。
本次颁奖晚会总导演、天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刘冰如是说:“提到天津,可能大家会认为曲艺是一个亮点,但毕竟曲艺在北方地区盛行,对于南方观众来说不会形成很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金话筒’在全国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不受地域和文化差异的限制。所以,把这个主题发挥到最佳水平,将其落户天津,对于提升天津在全国受众中的知名度,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金话筒’颁奖晚会过去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举办,将在一个地方连续举办3次的情况还属首次。”
“金话筒奖”天津广电人喜获丰收
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奖名单
在“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上,天津还有另外的收获:成为本届“金话筒奖”的最大“赢家”之一。在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奖3个奖项中都有收获。天津优秀的电视主持人李强、李茜和广播主持人张南分别获奖并将被全国更多的受众所熟悉。
老牌播音员资历挨个数(图)
天视主持人:李强 李茜
天津电台主持人:张南
天津电视台《沟通》节目制片人、主持人李强(右)获得的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
李强是天津电视台《沟通》节目制片人、主持人,他本次获得的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对于获得在“金话筒奖”改革后的首次奖励,李强表示:“我获奖后的荣誉感是很强的,也为天津电视台增了光。”作为此次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获奖者中唯一的男士,李强更是轻松地调侃道:“这也挺好,大家比较容易记住我。记住我,对天津电视台的印象就更深。”
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的主持人李茜(右二)获得的是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
李茜是天津电视台《天津新闻》的主持人,此次她获得的是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2000年底,刚刚毕业不久的李茜从陕西电视台调到天津电视台。在工作之初,台领导就叫她负责播报《天津新闻》的工作。另外,领导还给了她很多参与重要新闻事件现场报道的锻炼机会。对于获奖,李茜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她说:“我的收获非常大。我特别感谢天津电视台给我这样一个平台。我的成绩除了一小部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大部分都要依赖台领导的培养。”
天津电台交通台《夜访百家》监制、主持人张南(中)获得的是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奖
张南是天津电台交通台《夜访百家》监制、主持人,本次她获得的是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奖。对于获奖,张南表示:“打造《夜访百家》这个平台,本身就体现了天津广播人对精品节目的追求,以及一种对高尚人文情怀坚守的力量。这些年,《夜访百家》先后获得天津及全国的大小奖项几十个,正是基于领导们对实施天津广播精品战略的执着与坚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听众给予我们的支持。”
天津广电人的责任感
“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给了天津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强做的《沟通》节目定位于在普通人身上发掘人性的光辉,以平民的视角送达人文关怀。他一直在思考着怎样把这个节目做成有精神品质的栏目,做成天津的名牌栏目,甚至是做成全国的名牌栏目。他说:“《沟通》是以平民的视角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普通人的生存。我们做节目的原则:要么反映老百姓的快乐,送给他们一点清新、健康的快乐;要么反映老百姓真实的需要。不是说嘉宾来了之后,就给他们罩上一层层光环,套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不管什么人来这里做嘉宾,他们都是普通人。”
李强觉得媒体至少应该有一个精神底线——守卫社会良知。他说:“我们新闻人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反映百姓的呼声就是反映了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这是一致的。主持人千万不要把节目作为自己私人的舞台,要想到在做节目时,满足观众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要有职业精神。”
李茜认为,新闻播音员就是要“隐退”自我。播音员不应该用自己个人的服饰、外形来超越所播的新闻内容。不能说播新闻是为了展示自己多漂亮,关键是自己能带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和内容。她说:“我一直认为不要简单重复过去。我是把每一次出镜都当成第一次,饱含高度的激情。新闻播音工作,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其实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异常情况,需要百分之百地集中注意力。在每天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我今天要做好应战的准备,我要把最好的状态留给观众。”
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张南认为主持人自身的职业耐力和素质是对人的一种历练。她说:“要将小小的话筒历练成一个‘金话筒’,不仅需要我们付出和耕耘,更需要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和坚守的勇气。我十分庆幸拥有这份勇气,也十分感激天津广播给了我坚守的力量。”
张南说:“每个嘉宾在节目中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我必须要特别认真做准备,一点都不敢懈怠。做这个节目,总是会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这些嘉宾的个人魅力很吸引我,对我影响也很大。原来我没有现在这么坚强和自信。这个节目我已经做了6年了,有人问我如果做10年,能做下去吗。我的回答是‘肯定能’。”
“金话筒奖”与天津的不解之缘
“金话筒”为何落户天津
“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刚刚在天津举办,并将连续3年落户津门
2006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改革后首次在天津举行颁奖晚会,并将连续3年落户津门。正是天津广电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与“金话筒”有了今天的这份不解之缘。刘冰说:“天津广电系统的领导曾经表示要打造天津的文化品牌,搞全国的项目。2004年,我在成都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持人会议,当时会上就传出一个消息,“2006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举办地正在争选当中。我就第一时间给台长打电话汇报这个情况,台长的意思非常明确,马上着手了解情况,探讨将‘金话筒奖’落户天津的可能性。于是在成都,我就开始了‘公关’,将天津有意举办‘金话筒奖’的诚意传达给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契机,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最后使得这个活动落户津门。”
举办“金话筒”这个颁奖晚会对天津整体的文化有一个提升的作用。刘冰说:“今年只是一个开端,将来我们还要把‘金话筒’活动做成一个系列。明年准备把‘金话筒’活动办成主持人艺术节这样的大型活动,可能会包括‘金话筒’颁奖晚会;全国主持人新秀的选拔活动,从中选拔人才;另外,为主持人艺术节开设专门的电视栏目;还会有一些播音员主持人高峰论坛等。这样一来,品牌上的效应就出来了。希望把‘金话筒’办成天津的名牌活动,就像人们一提到金鹰节就会想起湖南电视台一样。” (责任编辑:安世者) |